屈原泽畔行吟故事介绍,屈原故事简介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01:51:03

武昌城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223年,距今有1797年的历史,武昌风云际会,人文荟萃,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曾在这里发生,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存在,这里留下足迹。

辛亥革命百年之际,修建了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主题碑林,《首义碑林》,用浅浮雕的形式在风雨长廊中讲述武昌老故事,让游人更好地从中感受武昌的风雅和魅力,内容涉及历史变迁,重要事件,名人轶事,民间传说等历史文化。

屈原泽畔行吟故事介绍,屈原故事简介(1)


屈原泽畔行吟故事介绍,屈原故事简介(2)


第一个故事:《屈原在武昌行吟泽畔》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公元前340——278年),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

爱国情怀: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热爱楚国,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国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呈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而且对百姓从思想上同情生活在最下层的人民,为民着想,为民谋利,深受后世人民的热爱。

文学大家: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是伟大的,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在充分吸收民间文学营养的基础上,创造了《楚辞》诗体歌,推动了中国诗体形式的发展,从屈原开始,中国古代诗歌开创了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的新时代,最著名的有《离*》《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他以问语一年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民族精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对于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及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他胸有国家天下,远见卓识,却因在内政和外交上遭奸人诬陷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即汉水上游(湖北境内)。第二次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经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安徽青阳县),第二次流放时间更长,路途更加艰辛,前前后后经历了18年之久,背井离乡,四处漂泊。

屈原遭流放时曾游于江潭(今武昌江边一带)行吟泽畔,对沿途风光进行咏叹,因此,今武昌东湖建有《行吟阁》,并所有屈原全身像。

屈原泽畔行吟故事介绍,屈原故事简介(3)


屈原泽畔行吟故事介绍,屈原故事简介(4)


在秦将白起攻下郢都(楚国首都)楚顷襄王逃难至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国破家亡,屈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与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时年62岁。汩罗江边的百姓听说屈原投江纷纷各自划船前往屈原投江处寻找,营救,人们担心江中鱼虾啃食屈原身体,便把自己船上的粽子纷纷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保留至今的节日。

屈原的思想品格光照千古,建忠于国家,关心人民的爱国情感,坚持进步,追求真理的精神,放在今天一样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疾恶如仇,修洁行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也成为当今人们的行为准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