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的要素,内战详解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07:33:09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内战的要素,内战详解(1)

如何定义内战

内战是大规模政治暴力的主要形式之一。内战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内部爆发的战争,或者更严格地说,内战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组织化武力集团为控制或推翻政权而引发的持续暴力冲突。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费隆把内战定义为:“一个国家内部发生的组织化的集团之间的暴力冲突,这些集团都旨在控制中央或地区的政治权力或改变政府政策。”

按照学术界的一般看法,暴力冲突能被称为内战,而不是局部武装冲突,需要符合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内战发生在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内部,而非国家与国家之间;

第二,通常存在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化武力集团,内战双方或几方均需一定的实力,占据一定的地理空间,甚至占据国土面积的相当比例,反抗人数需超过该国人口的一定比例,反抗的军队有属于自己的作战标识和特定的政治口号,甚至会成立自己的政府;第三,内战通常以控制或推翻国内政权为基本目标,有的内战以局部领土的分裂为主要目标,有的内战目标则是要求政府改变某种基本政策;

第四,内战是一种持续的暴力冲突,通常要持续较长的时间;第五,内战通常是当前的合法政府依赖国家正规军队与反抗的军队进行作战的过程;第六,内战中造成的伤亡要达到一定规模,现在国际上的常用标准是至少造成1000人死亡(死亡人数低于1000人一般被视为局部武装冲突)。

人类近现代史上有过很多著名的内战。比如,1641—1645年英国内战、1861—1865年美国内战、1931—1936年西班牙内战、1945—1949年中国内战等等。世界银行2001年关于内战的研究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全球国家经历了一个内战数量持续攀升的过程。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全球每年陷入内战的国家超过20个,20世纪90年代初,该数字突破了25个,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内战快速下降到10余个。

内战为什么会发生?

目前,对内战的理论解释有几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理论主张,内战主要起源于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跟人的归属感有关,这涉及“我是谁”“你是谁”的问题。比如,有人信仰基督教,有人信仰伊斯兰教,还有人信仰印度教或佛教。如果一个国家伊斯兰教人口较多,有政治家或宗教领袖说,应该把整个国家建成伊斯兰教国家,以《古兰经》作为主要立法准则。如果是这样,该国15%的基督徒很可能会抗争,这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暴力冲突,甚至最后不得不通过内战来解决分歧。

第二种理论强调的是对资源的争夺。一国内部不同群体的实际境遇可能差异很大。境遇更差的群体往往心存不满,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怨恨心理,当他们条件具备时就倾向于反抗。比如,突然在少数族群占据的东部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中央政府又希望直接控制这一石油资源,东部的少数族群就可能跟主导的多数族群发生冲突,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内战,因为双方都希望占有这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对资源的争夺构成内战的直接原因。

第三种解释主要着眼于政治权力。这种理论认为,政治就是一个争夺政治权力的过程。不同的人和集团都想控制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权力。在此过程中,不同的集团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力,彼此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内战。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内战与此有关。比如,古代中国每个王朝末年都会发生大规模内战,就是因为各个军事政治集团都想获得最高政治权力。

第四种解释来自于革命理论。简单地说,一个国家内部,有的社会集团或政治力量要推翻现有政治秩序,要发动政治革命或社会革命。在此过程中,有人反对革命,希望维持现有政治秩序。这样,两者之间就有可能发生内战。在1917年的俄罗斯,列宁发动十月革命之后,沙皇原有军事力量并不接受这种政治结果,双方之间就爆发了内战。这种内战受到革命因素的驱动,是支持革命力量与反对革命力量之间的武装冲突。

C-H模型:影响内战爆发的六个要素

从上述解释内战的四种理论来看,内战发生的逻辑是相似的,但问题是,为什么有的国家更容易爆发内战呢?世界银行委托

学者保罗·科利尔和安科·霍夫勒2001年牵头完成了一个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内战为何发生的C-H理论模型,后来该模型被称为科利尔-霍夫勒模型,简称C-H模型。他们的研究结论是:一个国家是否会爆发内战会受到六个因素的显著影响。

第一个因素是财务资源获取的容易程度。特别是,当一个国家有储量很大的油田、金矿、钻石矿时,反叛武装就更容易获得反叛的财务资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控制石油资源,就能获得购买军火、组建军队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石油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值得争夺的巨大利益,控制石油资源就意味着撑握了更大的“赌注”,所以,这更容易导致内战的爆发。

第二个因素是反叛机会成本的高低。在一个富裕国家,反叛的机会成本通常比较高,内战发生以后原有的稳定生活就打乱了,金融市场和工商业会大幅萎缩。但是,在一个贫穷社会,特别是拥有大量低于绝对贫困线人口的国家,反抗的机会成本就很低。比如,20世纪早期,中国的军阀混战维持了相当长时间。为什么呢?一个解释就是,当时中国非常穷,很多老百姓吃不上饭,当兵就算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所以,军阀的兵源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供给。C-H模型发现,一个国家小学入学率越低,人均收入越低,经济增长率越低,就越容易发生内战。

第三个因素是基于地理因素的军事优势。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很分散,地理和地形比较复杂,就为内战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地理条件;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很集中,地理和地形非常简单,内战就不太容易会发生。

第四个因素是怨恨。一个国家内部部分人口的怨恨主要来自经济不平等、政治权利受压制以及一般意义上的族群和宗教分裂因素。严重的怨恨,是引发内战的最重要动力。

第五个因素是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愈大,愈有可能发生内战。这反映在:其一,人口越多,社会群体的分化就越严重,一个集团跟另一个集团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增加。其二,人口越多,往往对应着国家规模越大,地理复杂性也会增加,反叛武装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第六个因素是时间。研究发现,距上次内战的时间越短,越有可能发生内战。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200年没有发生过内战,接下来再发生内战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一个国家刚刚结束内战不到10年,那么下一次内战也很容易发生。

为什么内战很难和平解决?

毫无疑问,内战就意味着巨大的苦难,那么,为什么人们不选择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内战呢?政治学者芭芭拉·瓦尔特(Barbara F. Water)借助博弈论分析研究了内战。她研究了1940年到1990年之间的41场内战,发现只有17场内战达成了和平协议。然而这些和平协议半数以上都没有得到执行。结果是41场内战,仅有8场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而33场都是以其中一方的决定性胜利来收场的。

那么为什么即使是内战各方达成了和平协议,和平协议也常常无法执行呢?瓦尔特发现,关键是缺少一种“可信承诺机制”。

执行和平协议的关键步骤,是内战各方要把军队移交给中央政府或联合政府。但问题是,只要任何一方首先放弃自己的武力,而另一方反悔的话,就会给前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即便达成了和平协议,当真正需要执行协议时,没有哪一方会首先放弃武力。这样一来,和平协议就成了一纸空文。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8场内战的和平协议得到了执行呢?差别在于,那些最终执行了和平协议的国家,都存在着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干预者。正是这个强大的外部干预者,为执行和平协议提供了一种“可信承诺机制”。

瓦尔特举了两个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和卢旺达的例子。津巴布韦发生于1972年到1979年的内战,跟卢旺达发生在1990年到1994年的内战非常相似。津巴布韦内战的和平解决,关键是英国的介入。英国敦促内战各方谈判,签署了《兰开斯特宫协定》,并在关键时刻接管了津巴布韦政府,为和平解决内战提供了一种“可信承诺机制”。

而卢旺达内战就更为血腥,出现了族群灭绝式的大屠*。但当时的美国由于干预索马里内战的失败,不愿意介入卢旺达内战。欧洲国家也不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结果,尽管胡图族和图西族早在1993年就签署了和平协议,但协议完全无法执行。直到卢旺达爱国阵线最后打败了政府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才结束了卢旺达内战。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