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纸上谈兵差不多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简单概括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6 09:07:53

与纸上谈兵差不多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简单概括(1)

道理其实很简单,“纸上谈兵”的典故说的是战国赵括惨败于长平之战的故事,但“纸上谈兵”这个词儿,却是产生于明清之交。

不信?请查明朝以前所有讲述长平之战事件的书籍,都不会有“纸上谈兵”这个词儿!

注意,必须是明朝以前的人著作的书喔。

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证棉花在我国的种植发展史,以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淖尔地区的古楼兰国遗址中发现棉布残片为依据,把棉花的传入我国的时间定在西汉张骞使西域时期。

结果,有读者提出,孔子的时代就有棉衣了。

他给出的理由是: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有提到,孔门七十二弟子之一的闵子骞,幼时曾受继母虐待,冬天只能穿单衣,而继母“以棉絮已所生二子”,给两个自己生的儿子穿棉衣。

我耐心地跟他解释,这个故事是明朝人写的,只能代表明朝时有棉衣,不能代表春秋孔子的时代有棉衣。

该读者又通过网上查询,认为“以棉絮已所生二子”这句话最先出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他按照我的推理思路,说,由此至少可以证明司马迁的时代已经有棉衣了。

但“以棉絮已所生二子”这句话其实并不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那是写网文的人搞错了。

仔细查一下便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对闵子骞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字:“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於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汙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则所谓“单衣顺亲”、“鞭打芦花”等等故事,全都是元朝人、明朝人编造出来的。

与纸上谈兵差不多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简单概括(2)

与此相同,赵括熟读兵书,好谈兵,后人以“纸上谈兵”一词来形容他,并不能代表他那个时代就有纸。

打个比方,如同我写文章形容当年商鞅得到秦王重用,官位刷刷刷上升,说他就如同从了火箭一样。那么,能否意味着商鞅的年代已经发明了火箭了?显然不能。

话说回来,“纸上谈兵”这个词,最早出自哪儿呢?

这个还真难考。

南宋诗人刘过有“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之语;王庭珪也“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之句,都隐含“纸上谈兵”之意,但并不是这四个组合成词。

蔡戡《定斋集》也有以“孙武之法,纸上空言,不足观也”之语来批评那些红口白牙说大话的将领,即使“纸上谈兵”之语已经呼之欲出,却终究就是不出。

可查最早出现“纸上谈兵”一词的,应该是明万历、天启年间人乔应甲收录在《半九亭集》里的一副楹联作品:“纸上谈兵人有口;军中索饷灶无烟。”

与纸上谈兵差不多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简单概括(3)

这之后,可查这个词的地方就有很多了。

如清华长卿诗“挟策休谈纸上兵,鬓眉豪气尚纵横”、黄文暘诗“遂成法家案,豈等纸上兵”、《孽海花》中“论材宰相笼中物,*贼书生纸上兵”等等。

至于最早把“纸上谈兵”一词与赵括联系起来的,可能是1979年由著名语言学家林汉达编写的少儿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

历史很有趣。

如果大家要想多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单单是少儿通俗历史读物《上下五千年》之类是不够的,我给大家推荐史学家蔡东藩一人以十年之心力著作的《历朝通俗演义》,包括《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共十一部,时间跨度计划自秦始皇到民国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

与纸上谈兵差不多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简单概括(4)

因为这套书,蔡东藩被人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这套书的忠实读者,他评价这本书:“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与纸上谈兵差不多的历史典故,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简单概括(5)

可以说,这套书就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课外读本。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是理工大学的精装礼盒版,除了上面提到的《前汉演义》等十一部书,再加一部由许廑夫先生精心著作的《慈禧太后演义》,全套共六卷十二部,都是全新修订无删减版本的,绝对超值,是专门拿到头条做活动的,团购价是165。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