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朝代,而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无可逾越的一座高峰。唐代是一个众星璀璨的年代,这一年代涌现了许多著名诗人,有王维、白居易、高适、李商隐、贺知章、刘禹锡、杜牧等。而这些诗人当中,又以其中两位最为耀眼,那便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自古以来便有文人相轻的说法,然而在李白和杜甫的身上,似乎都没有看到这点。这两位传奇人物的感情那是人尽皆知的,在现代甚至有了“基情”的说法。当然这一说法多有开玩笑的意思在里面,但是这也说明了李白与杜甫感情深厚是不争的事实。
杜甫的《春望》中有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古代的通讯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所以古人相互联络是比较困难的,更别说是见面了。以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他们一生中相见的次数也仅仅只有三次而已。
公元744年,李白与杜甫相遇于洛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李白早已名扬全国,而杜甫虽然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这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李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才名而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苍老”的杜甫,亦没有在李白面前一时低头称颂。两人相见恨晚,以平辈相交,很快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这感情深厚到了什么地步呢,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写道:“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其中有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喝醉之后两人盖着同一条棉被就睡了,白天两个人还手牵手出去玩,由此可以看出两人虽认识时间不长,但却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
而且两人在一起时,还经常以诗文互戏。李白曾写一诗《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而杜甫亦不甘示弱,紧接着便来了一首《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如果不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以李白和杜甫的才情,肯定不会用这样的诗句来调侃对方吧。所以,当我们知道李白和杜甫的关系之后,我们在这两首诗中看到的不是互相取笑,而是他们的真挚之情。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两人很快便分开了,不过在分开之前,两人相约下次在梁宋会面。
同年秋天,李白和杜甫两人如约来到了梁宋。在这里,他们还遇到了同是诗人的高适,三人有着共同的志向,而且都是诗人,于是他们开始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事,为国担忧。这年秋冬之际,李白和杜甫再次分离。
公元745年,同样是秋天,李白和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面,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两人两次相约,三次见面,知交之情不断加深。这一次,两人一同寻访隐士高人,一起去拜访名驰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追寻共同的爱好。所谓人各有志,就在这年冬天,李白杜甫两人再次分手,去追寻各自的梦想,而这次分开之后,他们今生再未相见。
现代诗人、文学家闻一多曾这样称赞李白和杜甫的相遇:“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我们再逼紧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碰了头,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黄天的祥瑞。”由此可见,李白和杜甫的见面是多么的有意义。
一个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个“诗仙”,一个“诗圣”。纵观各朝各代,在小编心中,李白和杜甫永远都是最伟大、最耀眼的两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