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杂诗七首·其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解析:这是萧统《文选》选录曹植《杂诗》的第四首。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曹操死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
这首诗中,曹植以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意在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这就说明,曹植郁郁不得志。而这首诗之所以叫杂诗,估计是名字太刺眼,怕被猜忌,故而只好用杂诗为题。
7、【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解析:这一首诗叫《箜篌引》,也叫野田黄雀行。这是一首独具特色的游宴诗。它通过歌舞酒宴上乐极悲来的感情变化,深地展示了建安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人生短促的苦闷和建立不朽功业的渴求交织成这首诗的主题,表现出雅好慷慨的时代风格。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至此,酒宴的欢乐气氛已扫荡一尽,乐极而悲来的心理历程完整地表达出来了,引人回忆起开篇的浓艳之笔、富贵之景,更添几分悲怆之情。如此立意谋篇,称得上是意蕴高妙。
8、【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解析:这是一首真正的《野田黄雀行》。写的是人有时就像那只黄雀一样,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据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了曹植的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了曹植的挚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可见,曹植是多么的苦闷。
9、【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解析:魏明帝太和二年,曹叡巡幸长安,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因作此诗以明志。曹植被猜疑,多半是政治对手的打击报复。
这首诗中,曹植运用了周公赤心为国的历史故事。话说周公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和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曹植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曹植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