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对于一项资源或是一种东西的拥有,我们习惯于认为“越多越好”,即“多”=“好”。
“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是很多人对于人脉的看法。
一些人热衷于参加各种饭局、酒会,为的是可以多认识些人。在这样一群人看来,人脉等于钱脉,多认识些人总是没错的。万一哪天遇上点什么事儿,这个哥可能帮得上忙,那个姐应该可以搭把手。万一哪天,这个哥、那个姐有好的赚钱的路子,可以带我一下呢?万一……
一些女生总觉得自己的衣橱里衣服不够穿,自己的鞋柜里永远缺一双鞋,自己的包包还不够用。于是看到好看的衣服、好看的鞋、新款的包包,总觉得我还缺这几款,忍不住要买买买。
还有一些人热衷于各种平台的打折商品,手机里可能有好几个省钱的APP,各平台关注了一大堆优惠信息推送账号,为的是省钱。于是看到这个日用品便宜,囤;那个护肤品便宜,囤;这个吃的,便宜,买。可能原本点进去只是想买点日用品,结果优惠太多,都挺划算的,除了日用品,还囤了一堆七七八八的东西。等到收快递的时候,一收大堆,并暗暗窃喜,自以为囤了这么多货,是赚到了。
02热衷于流连各种饭局,手机号码存了一堆,微信号加了一堆。可当真正遇到事情需要找人帮忙的时候,你会发现平时热闹的微信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你所认定可能有用的人脉在这个时候可能消失得无踪影。
真正能够支持你的还是身边的亲人或是几个好朋友,而你可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无效社交上。真正需要用心去看见、关心与连接的亲人朋友,可能你觉得反正都这么熟,也就不需要多关注啦,甚至会把他们的关心当作理所应当。生命中真正的“重要他人”反而被你忽视了。
有个女性朋友,每次搬家,打包下来,光衣服都是好几大箱子。每次叠衣服都要忙活一整天。
每次见她整理衣服,很多衣服都只穿了一两次或是从来没穿过。然后就被扔在角落里,打入了“冷宫”。
这些被打入了“冷宫”的衣服,有的是刚买来时图个新鲜,但穿了一两次,她觉得不那么喜欢了,扔角落里了;有的是买的时候,看着模特穿在身上挺好看的,想象着穿在自己身上应该也很好看,但买回去之后发现款式、颜色并不适合自己的身材,买家秀跟卖家秀差距竟如此之大。要么就是有的衣服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能穿,日常穿不了。
所以那些被打入“冷宫”的衣服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堆占地方的布料而已,真正经常穿的,也就是那几套而已。
有时急着出门,光挑衣服都要想老半天,这位女性朋友感慨道:“我感觉自己被衣服绑架了,变成了衣服的奴隶,因为选择太多,反而不知道要穿什么。”当初下的血本,如今都变成了泪。衣服多还真不一定是件好事。
而热衷于搜集各种优惠平台的优惠券,贪享一点点便宜,你会发现,当你沉迷于刷手机时,这一天一眨眼就过去了,这是不知不觉中为这些打折货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其次,买回来的这些低价打折商品,有的可能快要过期了,已经不怎么能用得上了。有的可能是劣质品,或者是假货,压根就用不上了。再者,当面对洗两年也洗不完的同款洗发水,不厌倦吗?连续一两个月都在吃同一个口味的零食,不腻吗?
一味贪多贪便宜,除了花了不少时间,还多花了些钱,真的赚了吗?
在很多事情上,“多”并不等于“好”。
03英语中有一句话,叫“Less is more”,是由建筑师米斯·凡德洛提出来的,字面意思是“少即是多”,简单的东西往往带给人们更多的享受。
快扣公司(Fastenal)创始人鲍勃·科尔林被称为美国最节俭的CEO,他无论做什么都尽量选择最便宜的。住便宜旅馆,吃麦当劳超值套餐,与此同时,他向全公司灌输节俭理念。他说:“不浪费东西,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不光自己节俭,还在公司跟员工提倡节俭。在他的公司,他不为员工提供出差餐补,因为他认为人本来就是要吃饭的——这项政策并不会节省多少钱,虽然这对习惯拿福利的员工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改变,但是他的公司在完成盈利目标和控制成本的同时预留了充足的资金来犒赏员工。
试想,有一个不睡5星级酒店,也不吃豪华大餐的老板,把公司省下来的钱都给你发奖金,你高兴不高兴?工作卖力不卖力?
鲍勃的这一理念不仅让公司运营得很好,员工的薪水也水涨船高,同时还培养了员工避免浪费的习惯。
因为奉行节俭,讲究“够用就好”,鲍勃带领团队用另外一种方式创造了财富和好运。
其实这在心理学上也是有迹可循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对应的关系。一些看似热闹的无效社交、过度的物品等,其实会挤占我们的生活空间,消耗我们的能量。而好的人事物则能带给我们更好的感受,质量更高的能量。
将生活极简,不定期“断舍离”,提升生活的品质感,将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
乔布斯在不同场合拍摄的照片,着装都是:永远的牛仔裤 永远的黑上衣。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照片中的乔布斯在慢慢变老,从胖变瘦,但着他的着装打扮却丝毫没有改变。乔布斯一直提倡“极简主义”,他相信“少即是多”的哲学思想,极简主义也渗透到他苹果的产品设计中来,极简风的苹果产品也一直美感与品质感兼具,深受人们的喜爱。
04英国14世纪有个逻辑学家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他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法则,人们将它称之为“奥卡姆剃刀定律”。在奥卡姆看来,“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应该化繁为简,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即“简单有效原理”。
通俗点来讲,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保持事情的简单性,抓住根本,解决实质问题,我们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将事情处理好。而多出来的东西未必是有益的,相反,他们可能更容易为我们增添麻烦。
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如何化繁为简,在生活各方面运用“简单有效原理”,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事实上,奥卡姆定律也一直被沿用到现在。这一定律早已被广泛运用到很多领域,比如被许多企业运用到企业的组织管理中,被产品经理们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等,它不单单只是适用于用来指导我们的个人生活。
我们不要总活在恐惧自己“还点缺什么”的思维里,而是应该深入思考,利用现有的东西,是否也能解决问题;利用现有的东西,是否能让我们创造更多。最宝贵的,是我们的注意力以及我们的创造力。
愿你我都能关注当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人、事、物的关系,真正活出生命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