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陆游的《秋波媚》
诗歌在唐朝的创作中已达顶峰,宋人难以再超越。他们把目光转向了词。词的起源很早,但在宋代不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了创新和拓宽。
生在大宋的陆游,自然在词上也有自己的创作。今天我们欣赏他的词《秋波媚》。
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一生都想抗金救国,但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参战机会并不多。写这首词时,他正接受抗金重要人物王炎的邀请,来长安南山抗金。长安城当时属于金人占领区。
陆游登上高兴亭,北望长安南面诸山时,难以抑制收复失地的激情,当即写下这首激情昂扬、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词。
上片写登亭北望时的所见所闻所为。鼓角声哀鸣、烽火高照、悲歌击筑、登高酹酒,这里的“悲”不是悲哀,而是慷慨悲壮。“此兴悠哉”一句是陆游乐观精神的集中体现。
下片写遥望长安,对胜利充满信心。"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多情的南山月特意推开暮云。明月朗照,作者仿佛看到灞桥两岸的烟柳,曲江旁的亭台楼馆,迎接大宋军队早日归来。
词句没有直接写收复失地的战争,而是以大胆的想象,把景物拟人化,上至明月、暮云,为宋军开路;下至烟柳、池馆,期待宋军胜利归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和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每日一题: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明天揭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