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犹凉原文,海棠花未眠出自原文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7 23:48:32

他山之石

□ 刘琪瑞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这是《诗经》之《国风·豳风·七月》或《小雅·出车》里的句子,大意是:春来的日子渐渐长,姑娘们纷纷采摘白蒿忙。“蘩”即茵陈,也称“白蒿”。茵陈赶春赶得早,一场“沾衣欲湿杏花雨”之后,它那枯枝败叶已感知“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急不可耐地萌发出嫩嫩的绿芽,用不了多久,一丛丛茵陈灰白中泛出绿意来,在冷寂的原野上显出勃勃生机。这时节,乡里娃子挎着小竹篮,手拿小铲子,在田垄沟畔寻寻觅觅,开始采摘茵陈芽了。

南朝梁时医家、文学家陶弘景云: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拾遗》载:茵陈虽蒿类,苗细,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茵陈,后加“蒿”字也。都是说茵陈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能够经受住严寒和冰雪的考验,当春乃生发,细叶蜷曲抱团,有一层灰白色茸毛,绵软如绒,有股浓郁的药香味儿。民谚云:“二月茵陈三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可见茵陈芽的鲜嫩只有在开春不久品尝,春深时节,它就真的变成遍地深深浅浅的蒿子了,农人烧柴也不愿意割它,盖因茵陈蒿子燃起来有股子呛人的怪味。

明代有本图文并茂的《救荒野谱》,里面说的“青蒿”指的也是茵陈,“青蒿儿,才发颖,二月二日春犹冷。家家竞作茵陈饼。茵陈疗病还疗饥,借问采蒿知不知。”过去乡人都是把它作为救荒菜、救急菜食用的。早春青黄不接,农家囤空缸浅,离新粮收获之季还早着呢,乡人就冒着料峭春风,在冰碴子里、在积雪中采挖茵陈、荠菜、婆婆蒿、面条菜等早发的野菜,撒入少许杂粮面、麦麸,掺和均匀,入屉蒸成菜团充饥。也有把茵陈芽洗净,入开水焯过,佐以蒜泥、细盐、麻汁,聊以果腹。这些野菜不能天天吃,吃多了喉干口渴,胃肠不适。记得小时候,母亲就因为吃多了茵陈蒸杂面而拉肚子,直拉得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好久才好转过来。

不过,在文人墨客笔下,茵陈芽的美味被描绘得令人唾液潜溢,唇齿生香。唐代杜甫曾写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组诗,其中有句“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把早春茵陈的鲜嫩与春藕的脆香相媲美,可见杜甫对这种野菜的迷恋。北宋苏轼也喜食茵陈,他曾到苏南的润州、丹阳督导赈灾事宜。这里的茵陈芽绽发得早,鲜味更足,他在《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中赞道:“堆盘红缕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他还写了一首《春菜》诗,“茵陈甘菊不负渠,脍缕堆盘纤手抹。”诗人把茵陈与蔓菁、韭芽、香荠、甘菊芽等春菜并列,看来茵陈芽定是上了他的美食排行榜,东坡居士对茵陈的喜爱可见一斑。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也曾写有“坐来薜荔时添润,斋罢茵陈尚送香”的联句,他同好友游览清凉寺遇雨受阻,小饮时薜荔凉粉的甜润与茵陈芽菜的清香一样美妙。

我不喜欢茵陈那种浓浓的药香味儿,倒是爱着它那碧绿的汁液。把它与艾草叶洗净,在开水里焯过,一遍遍地揉搓,揉出来那样青碧碧、鲜绿绿的汁液,用其和糯米面,以豆沙包之,入笼蒸熟,但见墨绿如玉,清凌醒目,品之糯韧绵软,清香扑鼻。清明祭祖时,采得半篮茵陈芽,做青团做蒸糕,吃了可以消了一年的晦气,把病灾和小鬼带走。还记得夏秋时节,乡人采撷茵陈蒿子晾干,一层层铺盖在干饼子干馒头上,用以捂酱晒酱,制作出的农家土酱醇香黏稠,风味独特。

茵陈蒿的药用价值非常特别,它有护肝补肝的作用,是治疗肝炎和黄疸的一剂良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医认为,茵陈味苦、辛,性微寒,无毒,归脾、胃、肝、胆经,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本草纲目》称主治“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足见茵陈药效非凡。清末民初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根据茵陈养肝利胆的药效,还研制了保健酒,其色犹如琥珀,金黄润泽;其味芳香耐口,独具特色;其益可清热燥湿,舒筋活络。据传,这酒于1904年首次飘洋赴日本大阪参加万国博览会,受到各国评委好评,荣获大奖——这是茵陈走向世界的节奏啊!

又到了“草长莺飞二月天”,趁着春光明媚,青春未谢,到早春灰蒙蒙的原野上,采挖一篮清浅鲜嫩的茵陈芽,蒸一锅清香四溢的茵陈饭,尝一尝春天的味道——这隔着漫漫岁月扑面而来的纯净与醇香,让我们回味无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