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首古诗,来自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顺序:看标题,知作者,分析原文品感情。
“行路难”是乐府旧体,“拟”就是比照,仿照。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就是仿照着乐府诗歌写的一组其中一首。
鲍照的介绍,在另一篇文章中做详细介绍。这里忽略。
第一句: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泻,倾泻,倒。水倒在地上,会流向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平白如话,但是,与“行路难”似乎无关,是一个引子。结合下面诗句,这是一个比喻,就好像人的一生,生下来之后会有不同的际遇,高低贵贱之分从生下来就注定了【当时的门阀制度,寒门弟子与士族之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手法叫做“比兴”,比喻 起兴。在古诗中比较常见,比如大家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前两句就是比兴,由双飞鸟写到君子和淑女,是起兴;双宿双飞的鸟儿与君子淑女的关系很相似。又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也是托物起兴。
第二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命,命运,宿命。生而为人,人人平等。但是,在鲍照那个时代,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说“人生下来时有自己的宿命的”,短短五个字,多么无奈的控诉。
但是,才华横溢、志存高远的鲍照,又怎么会认命“躺平”呢?他说“安能行叹复坐愁?”安,哪里,怎么。怎么可以白白地感叹发愁呢?一定要从苦闷中解脱出来,做点什么来改变命运。
第三句,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酌酒,斟酒。借酒浇愁,试图通过酒来宽慰自己,甚至麻痹自己。但是,因为举杯饮酒,又打断了自己慷慨悲歌《行路难》。
作者自己苦闷,借由歌《行路难》而排遣自己的愁绪。歌而不能达成消愁的目的,继而饮酒。因为饮酒又打断了自己的《行路难》的歌声,正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浓重的愁苦悲愤无法排遣。
第四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踯躅,徘徊不前。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是草木石块,面对如此人生际遇怎么会没有伤感?上文蓄积了太多的苦闷、悲愤,在诗歌的最后应该有一个大爆发,畅快地表达自己的这种压抑的情怀。
但是,作者并没有。吞声,忍气吞声。踯躅,徘徊不前。不敢言,人微言轻,不敢言、不能言,言而无用!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知道还能再多说什么。
社会的黑暗不公,无奈的门阀制度,窒息了寒门学子的灵魂。即使再多的悲愤,也变得敢怒不敢言,只能够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子里,照应了上文“人生亦有命”的无奈。联系作者生平,虽然经过全力拼搏,至多做过一些小官,并没有实现人生的理想。且最终死于乱军之中,令我们对这样出身寒微的诗人无比同情而惋惜。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