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叶嘉莹先生是在喜马拉雅上无意中听到她的吟颂词,很有感觉,并且觉得很惊艳。随后在网络上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购得了这本《唐宋词十七讲》。此次“每周阅读活动”中,这本书恰好在参考书目中出现,借此次征文活动,我想谈一谈对这本书,对诗词,对叶嘉莹先生思想的感悟。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演讲集合而成的解词之作,作者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研究,呕心沥血专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远涉重洋,四海讲学,是我国少有的名扬海外的诗词家。
叶嘉莹从小接受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成年后,到外国教书,又接触西方文学批评理论。这样贯通中西的深厚文学修养,让她的诗词解读不仅是一己的感受,还有一种理论的深度。所以,她的讲述,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既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又有西方的理论素养,令人耳目一新,自然舒适。
中国诗词最能体现中国文字的美妙,叶先生的阐发,更增添了这种美感。以前听她讲王国维的录音,就觉得虽是一家之言,却真诚、智慧而有感染力。看这本《唐宋词十七讲》也有同感。
感触最深的是看温庭筠、韦庄和冯延巳这几章。以前觉得苍白无意义的词句,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立体丰满了。比如以前从没想过把韦庄的五首《菩萨蛮》连在一起看,经叶先生的解读,才从五首小词看到了作者一生的坎坷。口语式亲切的句子,竟蕴涵那么沉痛悠远的哀伤。
还有精妙的评语:说冯延巳“有执著的热情”,晏殊“有圆融的关照”,而欧阳修则是“有遣玩的意兴”。大概这三人在世,也会同意这样的评语吧。
作者还解答了我一个多年的疑惑,为什么有的词没有题目、有的词有题目?原来这也跟诗词之别有关,词后面有了题目,正是词诗化的一个现象。词本来是歌词,是供歌女演唱的,作者不是要表现自己情志的,所以本来没有题目,可是从苏东坡开始表现了他的逸怀浩气,就开始有题目了,这正是词“诗化”的现象。
这本书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到“梅落繁枝千万片,却又多情,学雪随风舞”,从后主到苏轼,她带我们享受了文字的盛宴。她带我们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来赏析诗词,了解诗词,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本好的书,就像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阅读的过程,就是和它不断对话,不断切磋的过程。一本好的书,也像一次美妙的旅行,沿途你看到很多美好的风景,即使旅行结束,也能久久回味。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就是这样一本书,愿意向更多喜爱词的朋友推荐。(祖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