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蓬与父亲叶盛兰)
叶盛兰笑着说:我想让这孩子学老生,就把他交给你吧。这种热情根本无法拒绝,加上杨宝森也觉得叶蓬是块璞玉,就这样5岁的叶蓬,成了京剧大师杨宝森的爱徒。
此后,叶蓬每天晚上坐着师父的黄包车去剧院,他在后台观摩杨宝森演出,开蒙的第一部戏就是《武家坡》。
此后几年里,叶蓬又跟恩师学会了《文昭关》《四郎探母》《击鼓骂曹》。
1950年底,中国戏曲学校成立,校长田汉邀请叶盛兰来学校说戏。直到这时,叶盛兰才得知招生的事,儿子叶蓬错过了难得的招生机会,叶盛兰非常遗憾。
田汉对他说:没关系,你把孩子带来就是了。就这样,叶蓬“凭关系”顺利进入中国戏曲学校就读。
02(叶少兰与父亲叶盛兰、母亲刘淑卿合影)
叶蓬在戏校一读就是8年,萧长华、安舒元等名师对他进行悉心指点,共学会了《洪洋洞》《二进宫》《红鬃烈马》《打渔*家》共60余部京剧剧目。
1959年,叶蓬从中国戏曲学校毕业了,全家人都想让他留在北京承袭祖业。
然而这时叶盛兰在反右运动遭受不公正待遇,演出海报上,演员的名字都用红笔写,唯独“叶盛兰”三个字用黑笔写。他除了在台上演出,还要打扫厕所,叠戏衣。
不仅如此,叶盛兰收藏的大量古董、字画统统被没收了。
受父亲影响,叶蓬没能留在北京,他被分配到辽宁鞍山京剧团。
(叶蓬剧照)
担心父母难过,叶蓬自己买脸盆、网兜、自己整理行李,订火车票。他故意装作很开心的样子,笑着在站台上与父母挥手告别。
然而火车启动那一刻,叶蓬和父母都泪流满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叶蓬一到鞍山京剧团就开始挑大梁,并担任艺委会主任。短短几年,他就主演了《秦琼卖马》《桑园寄子》《空城计》《红鬃烈马》等传统京剧剧目。
叶蓬的唱腔苍劲古朴,韵味醇厚,声情并茂,很快在东北有了一定知名度。
得知儿子的进步,叶盛兰倍感欣慰。但他知道:要想唱好杨派,唱好余派是基础,是保障、是关键。
在叶盛兰提议下,1962年8月叶蓬在北京饭店设宴,同时拜余派名家李少春、杨宝忠为师,系统学习余派。
此后,叶蓬刻苦钻研杨派、余派和谭派,唱腔技法,舞台风格日趋完善。他演唱的《御碑亭》《将相和》《断臂说书》《响马传》等剧目深受戏迷追捧。
然而叶蓬在辽宁,父亲和弟弟在北京,他们饱尝骨肉分离之苦。
1978年6月15日,一代京剧大师叶盛兰在北京病逝。因长期在辽宁工作生活,叶蓬觉得自己没能在父亲跟前尽孝,内心有深重的遗憾和悲痛。送别父亲,他迟迟无法摆脱丧父之痛。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