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思维导图,了解人类非理性行为的入门书。
大脑中的两个思维系统丹尼尔·卡尼曼命名:系统1(快思考)和系统2(慢思考)。
·系统1:无意识的自动反应模式即直觉思维。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的下意识反应的套路,如早起刷牙联想激活功能强大,喜欢根据有限的线索自动编圆一个故事,也不验证真假,直接当成真相来看。全天候24小时开启,无法关闭。能觉察简单关系,比如"他们长得一模一样",这个矩形比那个高一点,但无法快速处理多个独立话题,偏爱甜食、冲动,凭直觉行事。
·系统2:控制转移注意力,去有意识地操作一件事。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懒惰常常将系统1提供的解决方案直接拿来使用,很容易相信系统1编的故事。当事件令系统1吃惊,违反了系统1熟悉的模式,系统2会被激活,可以处理多重任务,具备推理能力、谨慎两系统关系。
·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1更容易把控人的行为,放纵、屈服于诱惑都在此时发生。系统2通常会忙于认知活动,当系统2产生认知负担就形成了自我损耗。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自我的一部分集中攻克A就无法分拨精力再去抵挡B的诱惑,系统1就在此时钻空子放弃自律行为了。如:工作十分疲惫的时候你会很想来一块巧克力蛋糕。
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曝光效应,当某个人某句话频繁出现反复曝光自己就会引发认知放松,进而更容易被系统2判定为可信的认知放松。系统1对出现过的人事物会产生熟悉感,系统2就会根据这种熟悉感作出判断。因系统1的熟悉感而产生的放松的感觉就是认知放松启动效应,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甚至是你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启动了的现象。
案例: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时面部不自觉呈微笑状,这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即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常态理论。当我们已遭遇过某种小概率事件类似的事情再发生时我们就会不以为意。
·4.做JSA-重点关注的潜在危险。这就可能引起面对危险缺乏防备、无所警觉等问题。
案例:餐厅服务员向每桌赠送一碗汤,客人1喝后表现出痛苦的感觉,你的系统1表示震惊联想判断可能汤有问题;客人2差点吐了但你不再惊讶因为你的猜测得到了验证因果关系错觉。我们常习惯将接续发生的事件联想解释为因果关系。
案例:因为苹果熟了所以从树上掉下来,而实际的原因牛顿的解释更为靠谱确认偏误。有人问你山姆友好吗?你会想起山姆的各种行为:而当问题变成山姆是不是不友好?你就会想起山姆不友好的行为,进而得出"山姆的确不友好"的结论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人或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你会觉得他什么都好,如果后续了解到的信息是符合你的预期值的则会加固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如果相反很大程度上其负面意义也会被消解掉框架效应。不同语言框架描述本质一致的含义会导致人们的感受不同进而影响决策判断。
"手术后一个月内的存活率90%"比"手术后一个月内的死亡率为10%"让人更觉安心。
·三、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觉缺陷。两系统直觉分工。系统1很善于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短期预测准确遇到挑战时做出的第一反应也是迅速且基本恰当的,但是它也因经验而存在成见因此经常犯错。系统2监督系统1也负责抑制系统1因直觉反应产生的冲动。
如每个人应该都有过强忍着不诅咒别人去死的经历系统1和系统2的分工非常高效,能花最少力气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费一分脑力,这就决定了总是系统1先出面而懒惰的系统2常常不假思索就赞同了系统1的做法。
影响决策的心理学效应:启发法启发性问题,用简单的启发性问题代替复杂问题已得到答案但答案不确切典型性启发,用典型性判断代替概率评估,如他的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