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对联有横联,喜庆的对联大全带横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08 22:55:02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在明代开始盛行。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喜庆的对联有横联,喜庆的对联大全带横批(1)

关于对联,还有一个野史故事,不辨真假。说春秋末年,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学说,被陈蔡人围困了七天七夜。他们带的干粮吃完了,饿得头晕眼花。这时,孔子把他能言善辩的弟子子贡叫到跟前,嘱咐他到一个名叫范旦的人那里去借粮。

这范旦是个干啥的呢?原来是天底下要饭人的总头目,人称范旦老祖。子贡找到范旦老祖,说明了来意。范旦想:人们都说孔夫子和他的弟子很有学问,我不妨试一试。他对子贡说:“我给你提个问题,若回答得出,就借粮给你;若回答不出,你就空手回去。”子贡听了,心想:我孔门弟子,知识渊博,礼仪精通,名扬海内,岂能被要饭的难住不成?便点头答应了。范旦笑笑说:“好坏多少喜欢恼。你说一句话把这七个字包含进去,表明一个意思,而又不失常理。”

子贡听罢傻了眼,结巴了半天才说:“天上星星多,月亮少……”范旦听着不沾板儿,把手一摆,要他去问问老师,再来回答。冷昌沃测,个两子贡回来见了孔子,把范旦提的问题叙述一遍。孔子说:“文字游戏,有何难哉!你去告诉他:天地间好人多,坏人少,借时喜欢还时恼。”

范旦得到了圆满的回答,就答应借粮。他让手下人取出一笔帽米来,交给子贡。子贡一见只借给这么一点点米,想问一问,又怕再出丑,只好捧着笔帽回去了。

孔子与众弟子饿得急不可奈,早烧开一大锅水,等着子贡借粮回来。子贡将笔帽的米全倒进锅里,竟煮了白花花的一大锅米饭,咋吃也吃不完。

三天以后,陈蔡人才给孔子放行。这时,范旦派人送来一张字条,上面写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还我一笔帽米来。”孔子忙吩咐弟子们买米往那个笔帽里装,整整装了三十石米,笔帽仍象空的一样。孔子看很难还够这一笔帽米,又急于去列国游说,便想了一个办法,叫来人回去告诉范旦老祖:米债一时不能还清,留给后人慢慢去还。今后凡是门上贴对联的人家,都是儒家弟子,要饭吃的即可前去讨米。事后,孔子又告诉天下所有的儒家弟子,每年腊月二十八日贴对联。有要饭吃的上门,不能无礼拒之,要尽力施舍。这事儿,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规矩。平民百姓过年时,也想借以讨个吉利,张贴起对联来了。

喜庆的对联有横联,喜庆的对联大全带横批(2)

对联也不是随便凑数字,讲究得很。

1、上下联

从平仄上区分,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2、贴横批

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正规的话应该按照古代的写法!即从右往左书写!

3、上下联

贴对联的位置,面对大门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这是最传统的贴法。

喜庆的对联有横联,喜庆的对联大全带横批(3)

今年国家号召就地过年,遥想起乡间盛行的对联,颇堪玩味,当回文抄公,以自娱焉。不忍自秘,传于网上。

曰:

座上莲花赛过西湖六月景,

瓶中杨柳带来南海一枝春。

配画为观音菩萨。

青松白鹤图曰:

青松不老东风暖,

白鹤有情春意浓。

山虎图曰:

长啸惊天舒壮志,

奔腾卷地起雄风。

山水图曰:

山高水长,

海阔天空。

颂歌图曰:

逢盛世国泰安添福增寿,

沐新风人勤奋纳喜招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