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北宋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文同的画家,他特别擅长画竹子,每一幅作品都仿佛能让人感受到竹子的生命力。
文同之所以能将竹子画得如此传神,并非一蹴而就。他常常深入竹林,仔细观察竹子的生长姿态,研究它们的枝叶如何随风摇曳,如何在阳光下闪耀光泽。每当他沉浸在竹林中时都会忘却时间,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株竹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文同的心中逐渐形成了竹子的清晰形象。他不再需要频繁地走进竹林,只需闭上眼睛,那些挺拔的竹子、翠绿的竹叶便会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有了这样的胸有成竹,文同画竹时便能够信手拈来,一气呵成。
有一天,文同的朋友来访,见他正在画竹,便好奇地凑上前去观看。只见文同的笔触流畅自如,每一笔都恰到好处,仿佛真的是从竹林中摘取而来。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竹子画便完成了。朋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文同的画技高超。
从此以后,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就像文同画竹一样,心中有底,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