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神话的源泉、爱情的见证、忧伤的情怀,自古就倍受人们追捧。一年月圆12次,但人们却特别钟情中秋之月。也许在被岁月的金砂打磨、时间的泉水洗涤、棉絮状白云擦拭后,中秋月更显厚重、雅致、朗润和深邃,让人情不自禁地“双手推开窗前月”,满心欢喜地欣赏、阅读、感受、品味她。
月是一幅画。王维在“明月松间照”的幽静里踱步,让人看到“清泉”晶莹地在石上飞翔;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使人想到“江清月近人”的神韵;刘禹锡的“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更似一幅平和自然的山水画,带给人们清明灿烂又缤纷美丽的视觉享受。一代代诗人用绮丽的想象和斑斓文笔借月色绘出一幅幅寄托着思念的精彩文人画。
月是无私的,她从不巴结权贵,也不吝啬布衣;月是低调的,她无功利之心,亦无思无欲;月是深邃的,她清澈透明,坦坦荡荡,内心深处却是灵动的;月是优雅的,亲情、乡情、友情、爱情等皆可借月抒发、托月邮寄。
月界定着文化。唐风宋韵、鼎盛月光便是例证。从唐玄宗李隆基梦游月宫“偷”来千古名曲《霓裳羽衣曲》,到北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风行;从李白的“阳鸟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贺的“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贾岛的“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到陆游的“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辛弃疾的“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顾兔”“玉轮”“蟾蜍”“冰轮”“玉兔”等明月的雅称,也让时代况味随诗人们俊逸的才情迤逦而出,悄然洒进一代代人的心野和梦乡,让人们获得了美妙艺术享受,并影响至今。
吟月颂月诗词中的哲理与智慧、想象与激情、欢笑与泪水、祝愿与无奈等拨动我们的心弦,月神始终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吸引并激励着一代代人进行一次次精神与实际的奔月活动,并成功把大美女嫦娥送上月宫。然而,古人做梦没想到,中国人凭借聪明才智已把“嫦娥”送上月宫。随着月的神秘面纱揭开,月品格的广度和深度将逐渐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燕赵都市报 赵柒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