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读人情世故(第300期)
本人通俗解读“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原创不易,您的关注和点赞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句,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字面意思是说:不怕浮云遮挡住我的视线,只因我已经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全诗四句,如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一首即兴抒情诗。飞来峰也并不是什么高山,千寻塔也不是什么高塔,王安石当时也不是什么大官。但是这首诗,确实体现了作者博大的心胸和非凡的气度,心怀高远,气势磅礴。
句中“畏”,是可怕、害怕、畏惧的意思。“不畏”,是不担心、不在意的意思。
“浮云”,即在山间浮动的若隐若现的云雾。引申为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事物。
“望眼”,指远望的视线。引申为眼光、眼界、心胸和格局。
“只”,是只是、正是、因为的意思。
“缘”,是沿着、顺着、攀缘的意思。引申为勇攀高峰。有人解释为缘由、因为,这种解释不贴切。
“只缘”,正是因为我一直向上攀缘。
“最高层”,不是指塔的最高层,而是云层之上,所以才“不畏浮云”。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根本不在意那层层乱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我已经攀登到云巅之上。
可以想象,句中的“飞来山”“千寻塔”常常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只要有云,注定要遮挡视线,不是你在意不在意的问题。只有向上攀登,只有到达山之上、塔之顶、云之端,才能“不畏浮云”。要想达到这个高度,首先必须有敢于攀登的勇气和魄力,必须有相应的学识、智慧和能力。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看似写山、写塔、写云,游山玩水,其实是咏志,是青云之志,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志。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清楚,才能看到各个角度,才能全面的看问题,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然,登上“千寻塔”的最高层,不是什么难事,游客都能做得到,千篇一律。即使登上了“千寻塔”的最高层,也还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只有继续攀登,才能摆脱这种只有靡靡消遣娱乐的境地。所以这句话,蕴含着作者的雄心壮志:一定要冲上云端去。句中表现出的悠闲和浪漫,恰恰表现出了作者的自信和深厚的积淀,仿佛已经到达了“最高层”。这个“最高层”,一定不是指海拔高度,而是指思想和认知的高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最高层”是指: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不会被错综复杂的乱象所迷惑,形成了完备的思想和方法,认知水平达到了顶点,信心十足,胸有成竹。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之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言俗语,是因为这句话无论在诗的意境上,还是在思想高度上,都达到了顶点。抛开后人为作者施加的政治及变法因素外,只从自然和生活的角度看,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极具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解读“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宏图大志,具有敢于攀登的勇气和魄力,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为人先,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得路,敢于改革创新。越是这样的人越自信,做难事必有所得,能成大器。
历史是活的,诗词也是活的,俗语老话和人情世故都是活的。我们不能按照那些既有的条条框框,把历史说死了,把诗词说死了,把俗语老话和人情世故都说死了。有人讲过了,就都照搬照抄,这是不对的。别人讲过的也不一定全对,如果是对的,应该继承传承,更应该发展。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请关注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