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关马赫速度的说法,而作为现代飞行器的基本速度单位,1马赫又到底有多快?它又相当于每小时多少公里?
而实际上,1马赫等于音速,即340米/秒或1224公里/时,然而这个速度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可以想当然地进行超越的,那么为什么人类在不断地追求更快的速度?
又有哪些飞行器可以达到这个速度?
而这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在20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逐渐了解到飞行器运行时的物理规律,其中最基础的是作用在飞行器上的升力、阻力和重力等,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飞行器的速度公式。
在飞行器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飞行器迎面会受到空气的阻力而产生风力,这个风力在飞行器速度很小的时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随着飞行器的速度逐渐提高,飞行器迎面受到的阻力也会大大增加,使得飞行器的速度在不断递增的过程中最终会遇到一道无法逾越的阻碍,这就是音速障碍,简称音障。
当飞行器的速度超过音速时,空气在飞行器周围被挤压变得密度大大增大,而当飞行器的速度减小到音速以下的时候,这个空气密度就会大大减小,而飞行器则会受到这个周期性变化的压力波的影响,进而产生非常大的抖动,这也是飞机破音飞行的原因。
但是当人类飞行器还处在初期研究阶段的时候,飞行器的速度尚未达到音速,因此对于这样的音障现象也就不太了解,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破音飞行会导致飞机被撕碎。
而在1947年,美国空军则决定进行一次超音速飞行试验,以验证音障现象的真实性。
这次试验的主角是贝尔X-1,一架专门用于超音速飞行的飞行器,而这次试验的试飞员则是查克·耶格尔。
在1947年10月14日,耶格尔驾驶着贝尔X-1进行试飞,而在试飞过程中,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耶格尔发现飞机并没有发生他所担心的撕碎事件,反而是飞机整体发生了剧烈的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