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的温情
说到板桥的处世之道,似乎可以用“诚实”二字来概括。他深知宽恕的道理,也很懂得人情世故。他能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展现出十足的人情味。在他的诗文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的诚实和真诚。他堪称典型的中国学者。他感恩乳母的恩情,感恩继母的爱,感恩叔侄之间的礼节,感恩朋友的道德,感恩自己的困难,于是写了一首《七歌》,随意念出,不带任何感情。点缀,却字字句句都催人泪下,那是深深的感动。他怀念儿时的玩伴(乖邻居王一杰),写了一首《恭喜新郎》诗作为礼物。几张轻描淡写的草图,孩子天真的表情跃然纸上,留下了痕迹。回味甘甜。
虽然已经富可敌国,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贫穷和谦虚的过去。他很谨慎,也很谨慎。这一点在他的家书里表现得更加生动。如何得到一个可怜的乞讨者:先给他一碗热粥,然后问他为什么来;如何同情童仆:将别人的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甚至愿意买一个没有主人的坟墓来拯救它,拿一块没人想要的沙漠,以便有一天它可以回到国内,让公司转入地下。这种借尸还魂的想法,就是意志的最高体现。不管他怎么想,他总是表现出他的诚实。在一个以征税为手段普遍存在的社会里,自由是罕见的。
耿介的操守
专制时代的衙门真是太可怕了,无辜的人根本不敢进去。作为县令,他不在。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望,他不轻易出门。出门时他会敲锣打鼓,以示受到尊重,不能受到伤害。当名利紧密相连时,人们就不再考虑人们的苦难。*了所谓的“有权有势的县令”,如果能少做点坏事,那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如果有灾难,他就掩盖起来,拿救灾款,就更难顾及其他事情了。然而,板桥却反对官场的旧习。他穿着便服,脚蹬草鞋,深入群众,了解疾苦。他没有任何伪装,而且很诚实。他把自己所见所闻的悲惨事一一表现在诗中,并加以巧妙的讽刺。在《逃亡》中他写了卖妻儿的悲痛,在《归家》中写了一个女人与两个丈夫、两个孩子形影不离的爱情,读起来让人不寒而栗。这些血泪之言,表达了百姓受苦无怨的心声,不符合为官之道,也是践行太监之人的大忌。
虽然他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来照顾县里的人民,但他仍然认为还不够。他的《范县》诗中有两句:“一尺情分县门,却以紫尘分王门”。你可以理解这一点。平坦的门墙,狭小的县衙,人们的感情还是有障碍的。更何况,皇帝和老爷子只高坐在金銮殿里,金銮殿大门重重,紧闭。他还能知道什么?在君主制至上的时代,这种情感很容易被曲解,甚至引发问题。庆幸的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如果他像苏东坡一样,招风引来,被小人践踏,就会被指控藐视朝廷,房子会被没收并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