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旸
因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安眠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陈延年、陈乔年等烈士的事迹,感染了无数当代年轻人,许多90后、00后甚至自发前往英烈们的墓前祭扫、献花。
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上,像陈氏兄弟这样血洒龙华的英烈有很多。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171位中央委员中,42人牺牲在黎明之前,其中有7位牺牲在龙华,占了六分之一;首届中共中央监察委委员10人中有8人牺牲,4位牺牲在龙华;其他曾在龙华被关押过的革命者更是数以千计……作为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著名英烈人物最为集中的纪念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见证了爱国人士的铮铮铁骨。
昨天,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龙华烈士纪念馆编写的“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首批11种首发,首度系统全面梳理了沪上这处革命者纪念地的英烈人物事迹,致敬为真理上下求索、为信仰奋斗牺牲的革命先驱们。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也是见证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光荣之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表示,党成立之后,党中央机关长期驻扎在上海,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革命志士汇集上海,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浴血奋战,其中不少革命先驱在龙华英勇就义,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
他们牺牲时大多数仅二三十岁,是100年前的80后、90后、00后
罗亦农、杨殷、彭湃、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林育南、杨匏安、张佐臣、许白昊、杨培生……“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首批聚焦的11位烈士中,7位时任中共中央委员、3位是中央监察委员、1位是中央候补监察委员。他们牺牲时大多数仅二三十岁,是100年前的80后、90后、00后。为了寻求民族复兴和为人民谋幸福,这些年轻革命者坚持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比如,陈乔年在狱中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托人转告党组织,请求不要再为营救他费心和花钱。狱友桂家鸿回忆说:“在乔年被关押期间,敌人多次对他进行审讯。为了从他口中掏出所需要的东西,敌人使用了各种残酷的刑罚,企图逼迫他招供。他虽然被敌人打得体无完肤,却从不吐露一点党的机密,始终顽强地同敌人作斗争。”有一次,陈乔年被审讯后回到牢房,难友们见他又受了苦,便同情地安慰他,他却毫不在乎地说:“没什么,吃几下耳光,挨几下火腿,受几下鞭子,算个啥!”1928年6月,受尽酷刑的26岁陈乔年被押走行刑前,对狱友们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陈乔年的哥哥陈延年牺牲时,年仅29岁,面对敌人的屠刀,兄弟俩都宁死不屈、视死如归。书中披露,陈延年临死时异常壮烈,当敌人要他下跪时,他直立不屈,并高呼“打倒反动军阀头子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虽被几个执刑的士兵用暴力按下,但当士兵松手挥刀时,延年突然一跃而起,故这一刀并未砍着颈项,遂被凶手等按在地下用乱刀剁死。好友汪原放写过一首小诗,表达对陈氏兄弟的追思:“枫林桥畔待车时,磊落英姿仔细思;血肉欲寻何处是?斑斑点点在红旗!”
转押到龙华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后,彭湃也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意志。他想尽一切办法在狱中宣传党的工作,还和杨殷一起高唱《国际歌》《少年先锋歌》,歌声震荡在阴森凄清的狱所上空,也震荡在战友们心中。原本凄冷的监狱再也不是悲切的场所,而成了点燃战斗到死意志的沙场。在这种舍生取义精神的极大感召下,有些狱友顿悟了,感慨道“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我们穷人的正当出路”。
龙华英烈的革命生涯,与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紧密交织
“这些年,我不止一次在龙华烈士陵园一排排墓碑之间缓缓行走,每一步都是灵魂的洗礼。那么多年轻的生命为了民族的新生、人民的幸福英勇奋斗、慷慨赴死……”从广东来到上海的彭湃烈士孙女彭伊娜动情地说。回首龙华英烈的革命足迹,很多人都与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紧密交织,渊源极深。
比如,赵世炎1920年从上海出发去法国勤工俭学;1927年牺牲在龙华。不久前署名为“一位来自新中国的青年”给赵世炎烈士留下一封手写信:“你和那群少年,走过了新文化运动,走过了红楼,却再也没能走到飘着五星红旗的天安门广场……”当年少小离家的罗亦农,曾独自无惧无畏闯到上海,认识了陈独秀,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从此踏上革命道路;留学莫斯科、到广州参加革命活动、到北京组建北方区委党校,随后依然重返上海,主持江浙地区的工作。也正是转战到上海后,彭湃开始注重党组织如何在这座被称为“中国工人阶级大本营”的城市,发动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并作出自己的革命贡献。
“在与百年前同龄人的对话中,丛书的编写者逐渐明白‘百年大党正青春’的密码。”在《彭湃画传》执笔者赵菲看来,写作这套画传就是追寻答案的过程:“跟随烈士们的英魂重新走到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和他们并肩站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的时刻,接受灵魂的拷问,感悟到舍生取义需要多么大无畏的精神。”
“龙华英烈画传系列丛书”收录的图片和史料或源自各地公开出版物及展陈,或源自英烈后代珍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叙写龙华英烈在风雨如晦中筚路蓝缕的艰难寻路、为中国革命披肝沥胆的无畏与牺牲,彰显早期共产党人救国救民的初心。业内评价,作为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工程的最新成果,该丛书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鲜活教材,有助于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英烈精神和流淌在上海的红色血脉,彰显出上海红色文化品牌的独特魅力。(许旸)
来源: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