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子,名圉,卫国大夫,春秋时期卫国人。他聪明好学,又挺谦虚,卫国君很赏识他的才能,死后卫国君赐予他“文公”的谥号,后人称他为“孔文子”。
孔文子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谦虚有礼,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山村野夫,甚至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小孩子,他都能虚心学习请教。
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很赏识他的勤学好问、谦虚谨慎的精神,为了让国人发扬他那勤学好问、谦虚谨慎的精神,特别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后人称他为孔文子。
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三个人一起做事,基中有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那么这两个人,就要放下面子,虚心向他请教。这也说明,一个人的学识尽管渊博,但是也有某些方面知识欠缺的地方。
就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由于生活在乡村野外,对大自然的接触较多,对大自然的变化比较熟悉,也知道一些大自然的知识。同样的,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夫,由于耕田种地,对于什么季节种什么庄稼,比较了解,因此,种出来的庄稼,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使庄稼茁壮成长,获得丰收,这也是知识。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任何知识都了解。一个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尽学识渊博,只是对本专业的熟悉了解,对四季农活,却并不了解,要想获得种庄稼的知识,只有向农夫请教。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们注重脸面,为了所谓的脸面和尊严,就是在某些方面不懂,也要装着挺懂的样子,因此常常闹笑话,让群众嘲笑。譬如,现在很多的家学者,由于对某些领域的知识欠缺,因此闹出笑话,被人们称为“砖家。”愿人们能从孔文子不懂就问和谦虚谨慎,虚心好学的为人处事中,有所启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