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按:
一开始,我很好奇“好奇柜”的好奇。随着这几年下来,你当然也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那种“好奇”已经纳入了某种普通,但我觉得这也正是好奇柜的意义所在:将“好奇”常识化,也是社会很多实践场景的原动力之一,哪怕从最消极的角度来看,变为“猎奇”的嫌疑固然存在,但受众如何看待和理解,那只能是另外一部“接受史”所要接下来讲述的了。
(文末有福利)
目前沪上展出的《好奇柜3魔都娃娃特展》即将结束,这场诡异又漫长的娃展也终将成为“好奇柜”系列的绝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好奇柜”一词来自策展人大石对“Cabinet de curiosités”的神译。在文献中这个名词还有一个更为雅致的译名:“珍奇屋”。文艺复兴引发的对自然的探索心,欧洲贵族间开始流行建造“珍奇屋”,即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储存并展示稀有新奇的物件。这些藏品包括史前动植物标本、化石或者炼金术师所钟爱的各色稀缺宝石矿石等;后来逐渐延伸到人文领域,古董文物、宗教礼器、工艺品、体现异域风情的珍禽异兽、科学或医疗仪器等等具有收藏、文献和观赏价值的物品。
除了满足藏家的好奇心和收藏癖之外,“珍奇屋”最主要的功能则是使人们更直观、合理且有序地发现并感知所处的现实世界,当然也包括发现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到我们面前的遥远世界的明证,这也可以被看作是近代博物馆的雏形。
有图像记载关于“好奇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意大利博物学家Ferrante Imperato在1599年的『自然历史』“Dell’Historia Naturale”博物学目录。
太过粉饰的小资叫法似乎不大适合这位策展人的口味,他更喜欢直称“好奇柜”,并以简单粗暴的姿态,招集五花八门的收藏家、艺术家以及各种玩家,将他们身份弱化或去除,以物为主导,在俗世现实中构筑出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混合着艺术与猎奇、特立独行的好奇柜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