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点字词
1.此三者,吾遗恨(遗憾)也
2.尔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应当”“一定”)无(通毋,一定)忘乃父之志
3.函(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
4.泣下沾襟,何其(多么)衰也
5.抑(或者)本(名词作动词,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二、情景默写
1.《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 , ”的观点,醒人耳目。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 , ”的结论。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总结出“ , ”的历史教训,强调可以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
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句强调使人国破家亡的不仅仅限于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文章以“ , ”为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叙述“世人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的句子是:“ , ”。
7.《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以及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 , ”的结论。
8.《过秦论》中,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写反抗暴秦之势;《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 , ”写晋因伶人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之态。
9.《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庄宗李存勖替父报仇后社会状况的句子是:“ , ”
10.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 , 。
1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通过对比启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安逸享乐。
1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 , ” 两句进行对比,总结了后唐庄宗先兴后亡的原因,并借此对执政者提出告诚。
1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从“ , ”可以知道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1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两句写出了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天下无人能抗衡的气势。
1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晋王告诉庄宗,契丹和自己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但后来背叛晋的契丹却归顺了梁 ,文中体现这一意思的句子是:“ , ”。
16.《伶官传序》中,晋王驾崩前概述了自己未能灭掉三个仇敌“梁、燕、契丹”的心里的句子是:“ , ”。
17.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 , !”
18.《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的句子是: , 。
19.《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庄宗之父以三箭与其子来明其志的句子是: , !
20.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意思是说,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也正是我们常说的“玩物丧志”。
21.《《五代史伶官传序》告诫人们要防微杜渐的一句是:“ , 。”
22.《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 , ”的经验教训。
2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用“ , ”一句再现了当时君臣相泣的情景,何其衰败啊。
24.《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连用两个反问句“ , ?”否定了天下的得失是因为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而是都由人事决定。
【参考答案】
1.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8.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9.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14.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15.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16.此三者,吾遗恨也
17.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8.满招损,谦得益
19.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3.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2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