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身处社会动荡的东晋时代,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文学造诣颇深。他为人的高洁、简约、闲雅,质朴,整个晋、宋时代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在他留下的作品中,谈到他一生中许多方面:
陶渊明
生活窘迫时粮缸里往往没有储备一点粮食,锅碗往往空无用处;天气寒冷时仍穿着用绳结穿连、打着补丁的短衣,脚上穿着自已结的草鞋;他的居室是空荡荡的,连一件象样的生活用品都没有,房屋不能遮风、挡雨、防晒。穷困和简朴的状况可谓到了顶点。
陶渊明
在他的家书《与子俨等疏》里他感叹道:“屋里能有风根萝卜吃该多好啊。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语重心长地告诫子孙:“你们兄弟几个,虽然不是同时而生,但应该以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准则要求自己,这是人生的大义。古人管仲、鲍叔作为患难与共的异姓朋友,尚且能同甘共苦,你们作为同胞兄弟,更应该有过之才对呀!”在《责子》诗里有这样一句话“雍、端年十三。”他的两个孩子可能是异母所生吧,陶渊明的谆谆教诲也一定是对他们几个人而言。
陶渊明
陶渊明曾官居彭泽令,按照东晋政府的规定,每个地方官都可以分得一定的公田,以补充俸禄不足造成官员生活紧张。陶渊明酷爱饮酒,准备在公田里全部种上粳稻以酿酒自用,并对周围说:“我能经常有酒喝便满足了。”考虑到生活问题,他妻子坚决主张再分出一部分种高梁。于是陶渊明才决定在二顷五十亩地里种粳稻,另外五十亩地种高梁。他们与手下人辛勤耕耘,希望有一个好的收成,然而从秋天播种到冬天,才八十天,还没等到庄稼收获,他便请求免职,过起“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隐居生活。他们花了很大的力气种植的粮食连一粒也没尝到,这真是件遗憾的事情啊! (译文:程遂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