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是一种涉及众多文体的交叉文体。经验材料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调查报告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要求以事实为根据,不能象文学作品那样虚构,不能生拉硬扯用自己的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写作过程中可以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积累或收集起来的口语化的大量素材,进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到里的归纳、整理、提炼、加工,使之条理化、书面化,为表达主题服务,但不能随意编造或篡改事实,甚至颠倒黑白。这是它们的共同点。那么他们的不同点在哪里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叙述方式不同
经验材料一般以正面叙述为主,写成功的、积极向上的事件。主要是写“做法”,如我们常看到一些材料,在写出主要成绩之后,紧接着来一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XXXX点”,说白了也就是“我们的几点经验是”的谦词而已。而调查报告则可以全面反映被调查对象(人物、团体、事件)的过程和面貌,还可以专题揭露某一事件的真相,那你好的坏的都得写。工作总结也写成绩及取得成绩的经验体会,但不能象单行经验材料那样深入解剖分析;工作总结写经验体会实际是以表扬好人好事为主;同时工作总结还一定要写存在的问题及发生这些问题的教训和整改措施、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工作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则多以堆砌事迹、过程、体现的精神等为主,很少涉猎“做法”。通讯一涉猎做法就成了“拉过场”,很忌讳。同时通讯也可以揭露丑恶(包括反面人物或反面事件)。就是说,经验材料只写正面的、积极的;而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工作通讯则正面的、反面的、积极的、消极的都可以写。经验材料要求要专、要深;工作总结、调查报告、工作通讯这三种文体要求要全、要泛。
二是人称关系不同
调查报告、工作通讯一般用第三人称,夹叙夹议不受局限;工作总结一般用第一人称,但是是“大第一人称”,即这里的第一人称是以代表某个领导群体的口气来写的,如“我单位”“我公司”“我们党委”“我们支部”。因为是大第一人称,就可以居高临下,大发宏论。而经验材料不论是个人工作经验、学习经验、生活经验还是团体的综合性经验或单项经验,一般都用第一人称,多以“客观摆成绩,叙述谈做法”为主,议论多以“我们体会到”“我们认识到”“实践证明”等词语加以限制,议论的分寸要严格把握、相当慎重,因为谈认识你谈不过上级领导或上级领导机关的“意识形态专家们”。你不知深浅,狂发宏论,会给人留下“ 不知天高地厚”“自吹自擂”“张狂”“不成熟”、“不老练”等等不好印象,会大大降低经验材料的影响力。当然,经验材料也有用“第三人称”写的,那一般是因为介绍经验的人或没文化,讲不出来;或身患重病,不能到场介绍,需要别人替他讲。这种情况是极少极少的。
三是选材不同
工作总结一般是为了充分肯定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所以要求选材一定要全面,即要有广度,要有最大限度的覆盖面,所辖各单位、各系统、各条战线都要收集到,该肯定的一定要肯定,该点到的一定要点到,决不能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文字表述要求高度概括,但不要求多大的深度,强调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你把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哪个方面的成绩没有点到,工作没有讲到,人家就会产生想法:“是不是领导对我们有看法啦,没有看法,怎么总结报告连一个字都没有提?”“领导是不是对我们这一路的工作不重视啦?”等等,有时还可能造成领导与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思想隔阂。因为那一路的工作都有个主管领导,你把他分管的工作一字不提,你不是给人家难看吗?调查报告一般是供领导做决策的依据,要求对某一单位、某一事件的概貌做全面准确的反映,最忌讳以偏概全。要求对某一单位正面的反映、反面的意见、不偏不倚的“中间派”意见,对某一事件当事人方面的理由、认识,其他人的认识、议论,领导方面的说法,多数群众、少数群众乃至个别人的不同意见都要不带作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一一写到,供领导决策参考。工作通讯选材一般都选小故事,选那些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小故事。当然收集的小故事越多,写起来选材的余地越大。而经验材料则是为了推动某一方面的工作,起典型引路、典型示范作用的。写经验材料切忌面面俱到,“好不容易逮着个露脸的机会”,什么都想写进去,所有的素材都不想割舍,结果成了“总结报告”,到上面去很难通过。写经验材料在选材上特别强调抓典型事例,抓诸要素中的精华,抓扣题最紧、针对性最强、最扣人心弦的那些“特写镜头”。什么是经验?我个人的认识,就是同样一项工作,大家都在做,可你这个单位的招数比别的单位高、收到的效果比别的单位好。这一“高”一“好”就是经验。我们写经验材料,就是千方百计把这“比别人高的几招”“比别人好的效果”挖掘出来,写到纸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