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有[yòu]:同“又”,连词,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如:一年又三个月。
▲志:立志,志向。要终身坚持不懈,不厌倦。《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毛诗序》:“在心为志。”
▲三十而立:立于礼。指孔子三十岁时言行举止都能符合“礼”,做什么事都很恰当之意。
《论语·泰伯篇》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季氏篇》16.13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尧曰篇》20.3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不惑:不被外物所迷惑,能明辨是非。如:功名利禄、谄媚诽谤、言行举止等。
▲知天命:“天命”是不可预测的外在因素,不可控的外在力量。也可理解为时代的变化,社会的现状,国情。《尧曰篇》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人生阅历愈加丰富,听人所言,能懂得隐涵于言辞之内微妙的意旨,言辞之外尚未说出的深意。
郑玄《论语注》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
刘宝楠《论语正义》曰:“闻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则知言之学,可知人也。”
▲从心所欲,不逾矩:遵从自己的内心,不逾越内心的规矩。“不逾矩”当是自我内心的标准,而不是外在的法度,“三十而立”才是外在的规矩法度。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言行举止能立于礼,四十岁做到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天命,六十岁听人所言能知其深意,七十岁遵从自己的内心,不逾越内心的规矩”。
【学而思】
应试教育教会了我们学会顺从,而顺从的结果就是人生没有主见,人生没有志向,现在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还不知道自己人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这都是不立志的表现。国家大力提倡课程改革,就是要由顺从教育变为素质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由顺从转变为学会自我思考,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自己人生的追求,要立志。
【知识扩展】
北宋·张载《横渠语录》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尚书·虞书·尧典》:“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尧”名叫放勋,他做事严谨认真,明辨是非,管理天下井井有条,深谋远虑,为人宽厚又温和。“钦”指处理政务严肃恭谨,做事慎重。郑玄曰:“敬事节用谓之钦”。“明”是明智,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文”指管理天下井井有条,做事有条理。郑玄说:“经天纬地谓之文。“思”是深谋远虑。郑玄说:“虑深通敏谓之思。“安安”是温和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