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上下楼,听到楼下有人在争吵。
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不肯去学校上学,因为不管怎么劝孩子,孩子就是不去,父亲急地拿起皮带打孩子,也许父亲下手太重了,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其实,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事了。
因为从事教育行业,对于孩子的事情会格外注意一些。
在很多家长的认知里,孩子害怕了就会听自己的话,但放在现代社会,这件事却行不通了。
经常有父母在后台和我倾诉,说是孩子把自己当空气,总是选择忽略父母然后做自己的事情;更过分的是,经常夜不归宿,每次做的事情越来越过分。
很多父母不懂孩子到底怎么了。
但说起打骂孩子的理由,很简单,就因为孩子不听话。
说不通不听话是吧,好了,一顿揍,孩子不说话了,默认了家长们的话,世界都安静了。
02
我也是被打骂教育过来的,
怎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
知乎上有一个这样的提问“为什么中国家长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玻璃心,承受能力差,说不得骂不得,不像他们小时候?”
其实,生活的环境不同,孩子的感受也截然不同。
很多父母可能从小被训斥长大的,所以对于打骂孩子的想法习以为常。
正是因为对这种“习以为常”的行为不重视,导致孩子叛逆问题越来越严重。
还有很多时候,而有的父母不会控制情绪,找不到办法解决就会采取这种方式。
小时候,我们可能会照顾好自己,觉得爸妈出去忙也是正常的。
但现在的孩子不同,他们更敏感,更孤独,更加需要父母的陪伴。
曾经和一个家长聊过,她之前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怎么陪伴孩子,孩子三岁之后,虽然没有出现大问题,但两个人之间好像有一道无法跨越的坎。
但当父母意识到问题时,孩子已经不和她说话了。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自己生养的,怎么打骂都没有关系,反正都是自家的孩子。
这样的“理所当然”,在孩子有独立意识,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后,让孩子在感情上和父母疏远。
03
长期打骂孩子
会造成什么影响?
最近几年,看到很多孩子自*的新闻,工作中也遇到很多父母因为成绩和孩子闹矛盾、起争执,而这些事情都是以孩子的“反抗”而结束。
很多父母觉得是“孩子玻璃心、承受能力下降”,但其实不是孩子太脆弱,是父母的要求在变高,而陪伴在减少。
现代生活条件变好,父母不让孩子进行尝试,被保护得太好,而每天围着孩子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
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但通过打骂的方式教育肯定是不可取的。
因为孩子的神经系统很脆弱,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不自信、自卑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心理上出现逆反心理、遗弃感、仇恨心理,行为上开始复制父母的行为,开始有暴力倾向。
04
已经打骂了孩子,
父母要怎么补救?
很多父母在认识到这样的教育行为不对前,或多或少对孩子有过打骂的行为,可能在我们的眼里无足轻重,但是在孩子心里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那已经打骂了孩子,父母要怎么补救呢?
第一步:道歉
首先,父母要真诚地给孩子道歉。
会说对不起的父母养出的孩子有多幸福?在昨天的文章里讨论过这个问题了。
认识自己的错误,再正视自己的过错,和孩子道歉。
第二步:沟通
当孩子接受父母的道歉,并且选择原谅父母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好好与孩子进行沟通。
在书籍《非暴力沟通》中提到,
与孩子沟通遵循4步:观察、感受、表达、请求。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家长们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绑架他们。
我们所能做的是观察了解事情的经过,知道来龙去脉后就不再轻易会选择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再去理解感受孩子的情绪,无论是愤怒还是疑惑,让孩子表达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完成前面几步后,我们可以向孩子提出请求,但是注意,不能是以命令的形式提出。
我们可以向孩子明确地表达自己希望孩子怎样去做,并且说明自己这样要求的原因,说完之后需要去询问一下孩子的观点,让他们做出自己的选择。
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孩子既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父母的需求,同时也感受到了被尊重,就可以让这个沟通事半功倍。
05
父母没控制好情绪
想再次发火应该怎么做?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烈,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做事方法,这也意味着父母和孩子起冲突的几率在增加。
父母实在忍不住发火生气时,应该怎么做?
1.先离开冷静一下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当实在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建议父母可以找一个地方自己先冷静一下。
与其和孩子争执,把事情越来越僵,不如先停下来冷静一下。
父母的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好,如果这次“打骂”只是让孩子更难过,让你更加后悔,那么这就是一件“花了力气却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没有地方冷静,有一个诀窍是父母可以写日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情绪稳定时再和孩子好好沟通。
2.想发火时,让孩子提醒你
家里老三今年快6岁,我总是告诉他:
当妈妈很生气情绪很暴躁时,你觉得不舒服或者害怕,这个时候,你要提醒妈妈一下,可能妈妈会忘记这件事。 你要当妈妈的小帮手,告诉妈妈不要生气了。
因为经常接触孩子,知道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不过是“无心之失”。
但通常情况下,父母又很难忍住不发火,这个时候孩子的提醒,会让我们恢复理智。
教育,其实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对待孩子,不能总拿以前的观念去思考事情,更应该重视他们的一言一行。
保持耐心,就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