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文言文翻译及原文注释,秋水文言文原文全文讲解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16 12:18:46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子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对惠子说:“白鯈鱼一会儿游来游去,一会儿跃出水面,自在从容,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也原本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确定无疑了。”庄子说:“请从头说起。你说,哪里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这个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又问我是在那个地方知道鱼的快乐的。我回答你,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解说:

《庄子》中“子非鱼”的故事,很多解读者或从逻辑思维,或从文学手法,或从辩论技巧各种角度予以理解。认为其思想观点是人不能主观臆断;庄子知鱼之乐,是个人当时心情决定的;还有说是文人之间文字游戏,诡辩技术。这些理解都没有抓住作者想要通过本文表达的问题本质。

《庄子》是道家的重要学说,庄子自然也不可能是玩弄文字游戏或诡辩之人。笔者认为,理解本节内容可以从人的逻辑思维,道家的认识论和玄学问题着手予以分析。

首先,在庄子与惠子的对话中,惠子认为:庄子不是鱼,所以庄子不知鱼的快乐,这是个虚假的判断。在惠子眼中,人与万物是有区别的,所以万物是不可知的。可在庄子眼中,人与万物是齐一的,万物是可知的。准确地说,是部分可知的。惠子说人不是鱼,所以不知鱼快乐,这个结论是根据他自己的经验作出的。但是他并不能因为他不知鱼之乐,就此推断出所有人都不知鱼之乐这个结果。即使按照惠子的逻辑,惠子是惠子自己,惠子难道就知道自己的一切吗?因此也是个假判断。以一个虚假判断作为逻辑推理的大前提,可知结论也必然是错误的。

那么庄子是否真地知道鱼之乐呢?回答是肯定的,起码庄子本人是这样认为的。这就涉及人们认识论问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途径、方法,道家和儒家、佛家都认为有两种。一是世俗的、传统的学习、研究、发现、纠错、掌握知识的方法;二是儒释道通过禅定入静,感通万物的方法。《道德经》第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庄子·田子方》:“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易经·系词传》:“《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般若菠萝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都是讲的禅定入静,感通万物,获得真知、智慧的方法。儒释道家学说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法,证道悟道,才能最终获得真知和终极真理,而通过世俗的,传统方法只能获得不完全的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纠错,才能逐步趋向真知。所以,庄子知鱼之乐,在世俗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对证道之人来说,却可能是极寻常之事。

自古以来,道家学说都被称为玄学,而现今很多人却不承认。他们认为玄学是封建迷信,是鬼神文化,是不可知论。所谓玄,就是深奥,杳渺,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代名词。就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奇妙感受。《道德经》说,有与无,“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说的是道表现的有与无,是道的一体两面,都极玄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难以想象,难道还不玄妙吗?通过禅定入静,就可以感知万物实相,获得终极智慧,难道还不玄妙吗?人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玄之又玄的事。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特别时刻的灵感和超验感觉,都是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玄妙事例。所以,道家禅定入静,感通万物的玄妙方法,只是现代科学还没有认识其机理的一种方法。将来认识理解了,也就不玄了。

在本文中,庄子把惠子问他从哪里,用什么方法知道鱼快乐的问题,有意曲解为在哪个地方知道鱼快乐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就是因为道家的道很玄。道可道,非常道。证道后的庄子,真实地感受到了鱼儿的快乐,但要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却即使讲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或者说他即使讲得够清楚,而没有证道的人却仍然听不明白。《道德经》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庄子·知北游》说,“知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也是此理。就像有人预先的直觉得到证实,问他原因,他也说不出。所以对于惠子的追问,庄子为了避免无意义的辩论,只好巧妙地转移他的问题指向,结束这场辩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