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在掌声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数据研究院、大数据试验场研究院院长、复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邬江兴走上复旦相辉堂讲台,以《与青年学生谈:增强创新自信的故事》为题,开讲“强国之路”思政大课。
“中国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之父”、让高清电视走进千家万户背后之人、网络空间拟态防御大师……面向台下青年学子,这位“将军院士”以自己攻克科研难关的5个小故事,讲述如何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大道理,笑声爽朗、言语犀利,透着“走弓弦,不走弓背”的信心。
01
“中华争气机”让打电话不再难
1983年,中国引进第一台程控交换机,此后,外国公司蜂拥而至,中国电信史进入“七国八制”时代。西方著名跨国公司曾公开宣称“即便到20世纪结束,中国人也搞不出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
“不同现在,那时接通电话是运气,打不通电话是常态。”邬江兴记得一次自己在上海出差,需要把棉被蒙在头上,才能勉强听清楚话筒另一端的声音。
到了改革开放,“要想富,先修路”是时代背景下最有代表性的话语。与实在的公路相比,一条无形的电信之路,也亟待铺设贯通。
在用市场换技术的氛围下,当时形成技术路径依赖,“结果技术上‘卡脖子’”。
32岁这年,邬江兴接到研制程控交换机的指令。从本科专业计算机体系结构转到通信航道,有很多不懂,他就从拆解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话机开始“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