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南高祠堂
三、构林镇高洼村的“高氏谱志铭”:建于二OO九年春。文盈和荣中组建了建造“高氏谱志铭”高洼理事会。人员组成分别是:文盈、成甲、显邓(尹集)、显章、荣中、文六、保建、遂云、长德、遂力、克山、永保、平家、保国、秀振、马军(高洼西高庄)、新占等。其中,荣中设计与监造。上面记载着始祖明远公至清代高氏的部分史料,及当地族人的现代资料。同年十月,邓州市高氏族人,在高洼隆重举行高氏谱志铭落成典礼。
构林镇高洼村高氏谱志铭
高洼:古称邹吴洼,位于构林镇西北方三公里处的古墨城北边。由明代时期的志云公,从构林镇的马岗村迁居于此。其子孙繁衍,人称望族。志云公,乃天佐公之七孙,明远公之八世孙,生子有二,应斗和应魁公。在光绪年间,高洼村也曾中过一名进士,名讳栩运公,未登仕途而英年仙逝,不禁叹惋之!
四、邓州市花洲书院中有菊圃公之展亭:展亭内有工作图片和进士陵园图片。尤其是菊圃公临赴厦门上任时,诏安百姓成群结队在悲哀的《攀辕歌》声中送行。百姓还绘制《攀辕图》以送之,以表挽留之情。《攀辕歌》曰:“公无去,公去民即苦,小人住穷乡,入城怕差卒。公无去,公去难行路,一日无此君,途见有狼虎。公无去,公去谁我顾,世仇公可解,含冤公可诉。公无去,公去太急促,桃李满城花,欣欣代吹嘘。公且住,公住民心舒,君既不可留,万民心酸楚。”省巡抚闻之,谕令菊圃公暂留一月,把治理诏安经验,告于新县令,民心乃安。据家父生前讲,实际是《七绘攀辕绘图》、《七唱攀辕歌》,图文并茂。家人口传忆失二段歌词,故今整理出五段歌词,以笑阅。在花洲书院的碑林中,有菊圃公的神道碑,还有高宅奉旨建造的乡贤祠中修建祠的纪念碑。由诰授荣禄大夫、朝议大夫、赏戴花翎三品衔補用道振宛公撰文。形成了与尹集为一体的高氏四大人文景观。
高宅遗址:高宅为后期进士们的第二故居,于清代嘉庆年间建造。位于邓州市区新华路北,公安局(以前是县衙)以西,妇幼保健院(以前是城皇庙)以东,即现在法院位置及公安局西半院直到北城墙,有一门四进院,共九十七间房子。乡贤祠位于高宅的前院内,即公安局院内的西南部。由于历史原因,从一九四九年后逐步拆除。
邓州高氏已经历了二百多年的辉煌史,先辈们都为社会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近代又出现一位伟人,民国初年,生于邓州市城区内南桥店的应笃公,为台湾政务院高层领导,病故且荣葬于台湾。
二OO五年,由堤南高牵头为主编,有志校、书俭、高洁、书信、书奎、明柱(腰店乡高渠村)、显邓(尹集村)、广庆(文曲乡许营村)等八人组成的编委,组编出版的现代邓州高氏第一部史书——《高氏族谱》,内容虽不完善,但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二O一八年,以堤南高广志为著编,由志军、高杰、书信、广志、敬岑、身豹、敬玉、书燮等策划审阅。由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高姓分会出版的《南阳高氏族谱》,给邓州高氏文化增添了新的光辉。
“字辈”是族谱内容的一部分,是族人延续和文明的象征,也是尊上敬下的一种标志。美中不足的是:堤南高的字辈与尹集的字辈有犯忌的地方,并且彼此世系存在三代差问题。所以,在二OO九年,高洼在建造谱志铭前,根据尹集与堤南高字辈的实际情况,理事会决定,在尹集现有二十字辈的基础上,后续二十个字辈。各字辈与堤南高的字辈作对应,刻于谱志铭上。以示后人不乱其宗,来日有机会再做统一字辈的修续。今向读者介绍明远公世系:尹集与堤南高字辈对照一览表,供参考使用。
始祖明远公世系:1,2、……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2】
尹集村与堤南高世系字辈对照表
附:新野高氏先茔碑记
乾隆四十九年进士高叔祥,于乾隆五十三年在新野县西高营立的宗祖纪念碑《高氏先茔碑记》。
显邓撰写的《清代高氏进士第》一文,自编入《邓州市2006年年鉴》一书后,使邓州人对高氏的历史,由漫无边际的杂谈,转变为有案可稽的正论。又把邓州高氏历史文化,入编于二OO六年十二月教育部出版的《中华百家姓氏通鉴•第一卷》。传播于大江南北乃至海外,这是邓州高氏史的一次飞跃。邓州市史志办副主任肖华锟,对高氏历史颇感兴趣,他带领中国社会科院研究员杜士伟博士和河南电视台记者来访,每次来访我都送其相关的史料作留念。这正是:名人垂千古,墨客兴雅谈。
二O一六年,在桑庄镇党委*万洪志的鼎力支持下,以桑庄镇政府的名义申报邓州市政府,成立邓州市高叔祥研究会,并通过邓州市民政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