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
意识形态(狭义概念)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
狭义的意识形态指政治思想或政治意识形态,定位于“思想上层建筑”,广义的意识形态指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形态等。在所有的社会思想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确定是否是意识形态,其根本依据是两条:其一,是否反映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凡是不反映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思想和精神,都不属于意识形态;其二,对于反映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的思想和精神,还要看其是否体现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陈锡喜)。
在现实社会中,广义的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等内涵涉及到人类文明及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就像数学研究属于科学,但是数学应用于各行各业一样,数学与各行各业有关。意识形态与人类文明及文化,二者是相互包含的。人类文明及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与意识形态有关,人类文明及文化都包含了一定的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蕴含于人类文明及文化之中。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者范围。意识形态的外延是从整体和部分关系,到一般和特殊关系。从整体和部分关系来看,是基于意识形态的领域属性进行意识形态领域分类,包括基于人类文明(以下重点讨论)和文化活动(在ICX4讨论)的分类等。从一般和特殊关系来看,意识形态作为总体性的价值观理论,可包括若干具体的或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我们发现古今中外(西)广义的意识形态领域划分,均可以用一个与人类文明相关的具有共性的框架来描述和解读,反映意识形态的社会模型总体上对应于五个文明的层次,其中观念上层建筑对应于精神文明领域、政治上层建筑对应于政治文明领域、而经济基础、生产力与劳动力等对应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等领域(图1)。对此,我们提出如下论证依据。
图1 意识形态外延与人类文明的层次对应关系
依据1:马克思研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模型,其中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就是所说的狭义的意识形态,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广义的意识形态则是与这个社会模型五个层次相关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形态等。
依据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思想)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依据3:中国古人提出的“天-地-人”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人与天地相融的动态关系系统,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模型是对应的。天与人的关系对应于观念上层建筑,人与人的关系对应于政治上层建筑,而人与地的关系对应于经济基础。
依据4:到目前为止,我党提出了五个文明建设分别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推动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社会发展建设的总体目标。五个文明的划分是观察分析人类世界的新视角,其中精神文明建设对应于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文明建设对应于政治上层建筑,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对应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结构、劳动力生活)的建设与发展。
因此,从广义上讲,对社会发展中意识形态的整体性理解,应包含对五种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观念,以及对五种文明之间发展关系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密码ICX1所揭示的意识形态外延与人类文明相对应的关系,是我们进一步研究意识形态密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