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半夏当归去,栀子花开应到家。”
眼下,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云梦城乡的栀子花开了,农民将多余的鲜花拿到城里去销售,受到居民的特别喜爱
花开半夏,或花开夏半,是件唇齿和想象间美丽的事情。仿佛生如夏花。但是夏半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两个含义。
第一个是夏天过了一半,时间在农历五月十五之后。说起来是夏半,实际真正的夏热还未来,因为最热三伏。此时正是古代天象中的夏至之后,太阳虽然已经到达了北回归线,所谓一年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但因为有夏至和端午两个节气,夏半显得稍微平静,这正好给人休憩。
说起来也是奇怪,每月的十五,总会照应节气或者佛教道教重大的仪式,比如传统中的上元花朝中元中秋下元节,或者哪位菩萨的生日,或者是道场,独独五月十五,清清静静。
虽然夏天,有高温亦多雨,但是风雨不来的日子,实在是月亮最美的日子。这可是夏天的圆月啊。
1000多年前的白居易,用淡雅悠缓的心情写下这天的月亮。
”岁熟知人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苏州。”白居易5月15日夜月。
53岁的白居易,在5月份任苏州刺史,首先就是将苏州城游览了一个遍。这里空气宜人,靠近海上,所以这一个季节竟不觉得10分的酷热。所以在5月15号晚上,他依旧微服。晚上的风自海上吹来仿佛春风一样,而这个时候的明月明晃晃的挂在江头。
他在这里看到了和京城不一样的景象,就是宵禁晚或者不用宵禁。可以看到夜市的繁华。有做买卖的,有歌舞场所,虽然白居易心里不大乐意从京城调了出来,但是好山好水好风物好繁华的苏州,到底从另一个层面安慰了他,于是他说,想一下长安城那种严谨,俺也不该讨厌苏州啊,可以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从白居易手上开始打造的。或者是那晚的月亮太美,白居易从此将魂梦和热情留在了这里。
唐朝的韩愈在5月15号这天,遇到的是阴云转小雨的天气。其实这种天气最适合出行,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的白天如果晴朗,那是会晒死人的。韩愈送朋友刘师服,对方不得已要去为功名奔波。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蝉声入客耳,惊起不可留。
草草具盘馔,不待酒献酬。
士生为名累,有似鱼中钩。”唐朝韩愈送《刘师服》
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场景,不信你把那个蝉声换成手机的声音。但夏天的好不容易等来一场雨,宛如秋天的凉爽。朋友正好一起消夏,结果对方有事。这里的蝉声固然说的是半夏的物候,但如何不是一种提醒?古代的蝉,比喻一种高洁的生物,而且表示有抱负有志气的人。这个刘师服,定然是听到了什么,马上刻不容缓的决定出去办事,而且紧急。
韩愈只能草草安排一顿饭,对方连酒都没喝,吃完上路。韩愈说,读书的人为名利所累,就像鱼上了钩。他这是在嘲笑刘师服吗,不是,他表达着深深的同情和理解。而且还说了一段话,你自己的才华去售卖,一定要忌讳半途而废,既然决定了去争取功名,就兢兢业业,一直等到秋天的收成。这其实是对朋友,对晚辈的殷殷嘱咐和教诲。这幸好是略微有云的夏半,若是艳阳高照,只怕刘师服也不得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