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出自《老子》,也叫“大智若愚"或"大智如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不是故意装疯卖傻,不是故意装腔作势,也不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而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一种大方略。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处世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其第一层含义是指得道圣人从外表上由于不逞能显智,好像傻子一样,但从本质上他却深藏智谋不露,是世上最聪明最灵巧的人。
老子从俗人和圣人的比较中揭示了俗人和圣人在“智”上的差别:"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如婴儿无知无欲,纯粹补索);俗人昭昭(各炫聪明,各是其能),我独昏昏(好像昏昧不明);俗人察察(对各种事物皆能明察窥视),我独闷闷(闷然浑噩)。”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意思。
真正的智者追求的是大智而非小智。有人说: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表聪明的人,将精明表现在外表上,处事炫耀张扬,却往往给人一种威胁感,被人提防,最终经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正的智者,遇事算大不算小,处事低调,为人豁达,做事有节适度,从外表上看愚笨糊涂,实则内里心知肚明。外愚内智的人,工作、生活中能与人和谐相处,左右逢源。外愚内智是大聪明,是大智若愚的境界。
三国时代刘备深谙“大智若愚”的智慧。刘备多次被打成丧家犬,有次无奈投奔了曹操。刘备素有英雄之名,为了麻痹曹操,就开辟了一块菜地,亲自播种、灌溉、施肥,让大家都觉得他胸无大志,用这种方法伪装自己。
但曹操还是有意无意多次试探,某次曹操请刘备喝酒,席间谈话过于惊心动魄,这顿饭被后世称为“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都有谁,刘备故意拿袁绍、袁术充数,绝口不提自己,当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心中秘密被点破,刘备吓得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幸好这时打了一个炸雷,刘备装作怕雷掩饰过去,才没让曹操窥出破绽。刘备容貌若愚,实质外愚内智,不露锋芒,韬光养晦。
还有人爱显摆聪明,三国时杨修多次显示了碾压曹操的智慧。如《曹娥碑》后的谜语,杨修当场就猜到谜底,曹操硬是走了三十里才猜到答案。但杨修的智慧时时让曹操所忌,最后找个理由把杨修处死了,这也许是外智而内愚的典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