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社会,“压轴”取代“大轴子”的意思,代表在表演中最后一个出场的节目(或者人)。
但在古代,“压轴出场”其实是指倒数第二个出场,倒数第一个出场是“大轴子”。原指一次演出的若干戏曲节目排在最末的一出戏,也叫大轴。
名称由来:古时候唱戏的剧本都在一个长卷上,卷的最末部位有一个木轴,即卷轴。而最后一出戏正好写在靠近木轴的位置,所以称之为大轴。
而大轴前面的戏,即倒数第二出戏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最前面的戏称为早轴。
每出戏的出场顺序都是按照画卷展示的次序上演,就像在给观众展现一副丰富多彩的画卷。古人的生活真的文雅不失浪漫啊!
在北京老戏班,派戏人总把唱工最好的戏交给台柱子演员,让他在倒数第二出场,目的是压得住阵脚。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行的戏,由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与演出,表演时间为一刻钟,谓之“一打一散”(这一段也称之为送客戏)。又因听戏之人多为达官显贵,见大轴子一上,知道戏演完了,开始准备起座出园。
虽然当今社会都用“压轴”代表最后一个意思,但是在一些考试中,还是会考察其本来意思,所以本意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