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字是什么结构的字体,爱字的繁体比简体更有文化内涵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29 01:06:34

在常出现批评汉字简化的各种声音里有了一个突破口,他们选择了繁体字“愛”里头有个“心”,现在被简化没了,说成是有爱无心,为此他们振振有词,说这不但破坏了“愛”字富有深意的构形,还可能带坏社会风气。

这类说法里,恐怕存在不少对汉字历史和性质的误解。且不说文字的字形有没有道德教化的能力,单就“爱”字的演变而言,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是”与“非”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是“繁体字”?各个时代的汉字,因为使用场合、所记内容的不同,都存在“繁体”与“简体”,那是很自然的事。而今天一般所说的“繁体字”,是指当代“简化字”在文字改革前夕的通行写法,既不是此前唯一的写法,也不是自古以来传承不变的写法。

实际上,不论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都经历了多次“巨变”,离两三千年前那些能反映造字本义的字形,已经非常遥远了。

对于汉字演变的过程和得失(不仅是简化字问题),我们都应该历史地、客观地看待。 以“爱”为例,对于“爱无心”的批评,大概都忽略了一个问题:繁体字“愛”除了“心”以外的部分,还有——爫、冖、夊——等部件,跟“爱”都有什么关系?有什么造字的深切联系?可能谁也答不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所以只能盯着“心”字说事。其实,早在约两千年前,这些部分的造字理据就丢了,不但丢得极早,而且丢得有些荒诞。以至于只凭“爱”字本身,已经说不清它的演变逻辑。

汉语中“爱”这个词产生的时间应该非常早,但最初是用什么字来表示的,还不清楚。目前已知最早的“爱”字已经是战国文字了,一般写作“㤅”。

我们可以发现,在大部分汉字的造字理据,从大约两千年前甚至更早开始,就逐渐被人们忘却的情况下。那么,战国时给“爱”误添尾巴的人、秦时误把尾巴写成“夊(倒止)”的人、汉时把音符“旡”改成“爫 冖”的人、后来用“友”或“犮”替换“心 夊”的人,他们真理解“爱”字原本的构形吗?

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

汉字一直不间断的在使用中,对处于某一个历史时间点上的文字使用者而言,字该怎么写,只要服从当时约定俗成的规则就行了。

研究汉字的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但这和汉字的实际使用是不同层面的事,实在不必混为一谈。

关于爱字简化的争议,还有必要继续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