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网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历史镜鉴应铭记,选人用人当唯贤
写作者:韩中锋,大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读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故事,对齐桓公深感钦佩。
齐桓公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出色政治家,他深明大义,采纳了鲍叔谏言,不计较个人得失,任用与其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相,并尊其为“仲父”,这种将个人恩怨让位于国家利益的做法,让管仲倾心于齐国富国强兵之计,并最终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首个霸主,从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的故事对我们当下的社会治理有示范意义。选贤任能才能长治久安,在今天,除了要摆正用人心态之外,领导干部能不能准确识人用人,对一地治理成效的提升至关重要。
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知人短中之长”。刘邦就是善于发现人才的典型,他的建功立业离不开文官张良、萧何和武将韩信、彭越。但张良虽是杰出谋臣,曾帮刘邦脱身鸿门之宴,但恐怕不精于战场*伐,韩信虽有“兵仙”“神帅”之誉,但论计谋恐不及张良,假如让张良处理军务,而让韩信做文官,恐怕会是另一番结局。
齐桓公和齐国因为选人用人之“得”,成为春秋一霸,但也正是因为选人用人之“失”,最后死于宫中。管仲死后,齐恒公亲小人远贤臣,重用佞臣公子开方、易牙、竖刁等辈,导致齐国后期一片狼藉,五公子各率党羽争位,齐桓公无力弹压,最终被囚禁在屋中活活饿死,一代霸主就此凄惨死去,直到六十余日新立齐君才为其收敛。此后,新的齐国一度无力称霸。
历史镜鉴应该被铭记。今天,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仍有市场,“圈子文化”“裙带关系”等词仍出现在十九届巡视体检报告中,这说明少部分领导干部仍然未能将“选人用人为了谁”的问题认识清楚,在“任人唯亲”和“任人唯贤”之间站位模糊、立场不清、态度暧昧,与齐桓公早期的用人之道相去甚远。
齐国虽已经是几千年的王朝,但齐国国力因选人用人失当而下滑的殷鉴却并不远。齐桓公的死去、齐国的衰落无一不在告诉我们,选人用人关乎人心向背甚至生死存亡,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绝不能放松要求。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领导干部要在选人用人上坚决摒弃团团伙伙、任人唯亲那一套,超脱个人好恶,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严格吏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为历史和人民负责。
以上就是我在今天读书会上的发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