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作者看到什么联想到什么,夜书所见我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5-30 10:51:12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赏析】

题目《夜书所见》,照字面解释意思就是:把夜里看到的场景写下来。

一、二两句叙事加描写,交代了时间(季节)——秋天、地点——江上、缘由——诗人旅居在漂泊的客船上,让读者很容易把握和感知诗人的经历和情感:在萧瑟的秋风中,诗人乘着客船在江上飘荡,又是薄暮时分,客船停泊在码头上,长期旅居在外让诗人产生了思想之情。

三、四两句叙事、描写加议论,展现了诗人在客船上看到江岸上一户人家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情景。

【写法借鉴】

1、衬托手法,一、二两句通过梧叶、秋风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客居在外的悲愁之情,融情于景。

2、对比(反衬)。茫茫夜色中,江岸上儿童在篱笆院落中的连夜挑灯捉蟋蟀,表现了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练习】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答:

3.结合全诗看,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4.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答:

【参考答案】

1.前两句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江边秋景图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2.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三、四句写儿童深夜挑促织,明灯照亮篱落,是用乐景传欢情。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反衬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或: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引发诗人对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的联想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从而更加增添了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感。)

3.反衬。写深夜灯光下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篱笆旁捉促织的无忧无虑,反衬出诗人客居异乡的孤苦处境和凄凉心境,更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4.写“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动”字揭出客情,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