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上午,乌云翻滚,雷电交加,雨一直下个不停,我当时上小学一年级,从家到学校仅有四华里路程,足足走了近一个小时,鞋子沾满了泥巴,走起路来格外吃力,索性把鞋子脱了,挂在雨伞的挂钩上,趔趔趄趄地向前走去,终于到了离校仅有300米距离的小刘庄河旁,谁知昔日的小泥河,今天像一头桀骜不驯的野马,涨水已没过了桥板,成了我们上学路上的“拦路虎”。
河水在一直不停上涨,刚才还能远远望见桥面上的青石板,瞬间淹没滚滚的洪流中,一会却不见了踪影,我们一排排的小学生,整齐地站在河的东岸,一双双稚嫩的眼神,不住地眨巴着,此时此刻,多么希望有一条小船帮我们渡过去,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聆听着老师们字斟句酌的讲解,可是望望四周,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别的什么也没有,我们一个个小学生,不知如何是好,惊恐着,犹豫着,期盼着……
“孩子们不要擅自下水过河啊”,这时忽然从河对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女中音,近处一看,只见她赤着脚,撑着伞,挽着裤管,眉宇间留着刘海碎发,话音刚落,她已经趟过膝盖深河水,来到了河对岸,我们的身边。
只见她躬身背着一个学生,迈着矫健的身影,迅速地把学生送到了对岸,就这样她不辞辛苦地来回穿梭了10多趟,一个个被安全地运到对岸。背完了所有的孩子,气喘吁吁的她,嘴边露出了一丝微笑……
她就是我的启蒙老师----薛德凤薛老师,她教我的时间虽然短暂,仅仅只有一学期零三个月,但她那高大慈祥的形象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也给了我以后前进路上无穷无尽的动力。
薛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对我们的关心关怀,至今回忆起来,历历在目。
记得那时的冬天天气特别冷,西北风一刮,简陋的教室里温度能降到几度左右,小朋友们一个个冻得嘴唇发青,浑身直打哆嗦。
一到秋收完毕,学校让每个学生,拾柴上交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垛成一个小柴垛,以备冬天取暖之用,当时的柴火主要有芝麻茬、红薯秆、玉米芯等等,看着垛的方方正正的柴垛—孩子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薛老师打心眼里高兴。
突然有一天,一节体育课刚刚上完,薛老师让我们到操场附近劳动,看到操场的旁边又多了一个柴垛,老师让我们分批把这些柴垛抱回教室附近,她大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这也是今年冬天咱们的取暖柴火”,看着比学生们拾的还足足多出一倍,当时懵懵懂懂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激动心情无以言表。
事后,才知薛老师牺牲了许多课余时间,到附近地里义务拾柴,日积月累,竟然拾了一大垛,生怕她的学生在冬天冻坏了手脚,影响学习。
在我的记忆中,薛老师从没打骂过我们,总是从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中,点点滴滴的教诲中,为人师表的举动中,春风化雨的言谈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到什么叫传道受业解惑,什么是心灵的家园,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她的扶危助困,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记得班上一位家庭困苦的学生,他母亲患有精神病,父亲也因长期劳作,患上了肠胃病,不能下地干活,家里经济十分拮据,每每开学时,一脸的无奈,总是迟迟交不上学费,甚至到了要辍学的边缘,薛老师得知他的情况后,多次到家里走访,看望慰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次跟学校反映该生的家庭困难情况,学校为他免了学杂费,使该生学业得以继续。
那时年纪虽小,但在孩童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已隐隐约约地能够感悟到薛老师灌输的不只是学业、知识,更多是她那颗拳拳的爱心和殷殷的期盼与关怀。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到了第二学期的中间,大致快“五一”了吧,一天,一个同学跑过来对我说,“我看见薛老师哭了,不知为什么”,我们都感到莫名其妙,心里也觉得很难过,凭着孩子们的好奇,几个同学就偷偷地在老师的办公室附近窥探,发现薛老师真的像是哭过,红肿着眼睛,说话时声音也有点嘶哑,可是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仍然精神饱满,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嘴角还是挂着那一丝的微笑,不是仔细的观察,根本看不出一点点的变化。
又过了一周,突然教室的门开了,进来的不是薛老师,而是李校长,李校长到班里宣布,自今天起薛老师不再担任一一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了,以后由刘老师担任,说完转身就走了……
“为什么,究竟为什么”,当时内心里产生一连串的涟漪,每个稚嫩的脸颊都挂满了串串的泪珠,坐在前排的几位女生,几乎无法忍受这一惊天消息,禁不住呜呜地哭出声来,后面的一排排也在啜泣,此时此刻,她的学生们是多么舍不得她的老师离开啊!
多年以后,才知薛老师当时也是为了国家的需要,随丈夫到部队了……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李清昌,社旗县饶良人,在南阳某政协机关上班。
平时喜欢历史、文学、写作,先后在各类报刊媒体上发表作品600多篇。
常怀感恩之心,常念相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