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感到十分惊讶,以为银行弄错了,然而,工作人员却称:“不是银行贷款,是信贷公司。”田亮困惑不已,不明白自己与这家他从未听说过的公司有何关联。
尽管贷款未能成功,他焦急地向工作人员质询,却发现令他大吃一惊的事实。原来,田亮之前在销售人员的游说下,安装了太阳能板。销售人员声称:“投资无需成本,收益都给你,到期设备也都白送!”在这通花言巧语的影响之下,田亮与天合新能源签订了光伏租赁合同,却不知不觉地就这么背负了16万的贷款。
风险转嫁:光伏合同下隐藏的惊人秘密,农户成“挣钱机器”!田亮回想起当初销售人员帮他安装的APP,匆忙打开,才发现9份自己从未见过的合同,这些合同让他头疼不已,直呼上当。
通过律师的解释,他终于明白这些合同的真正含义:原来,田亮进行了融资,并购买了一套光伏系统,并承担了与之伴生的各种费用的支付责任。合同中约定的并非是租赁屋顶,而是租用了江苏金融公司的光伏设备!
江苏天合与江苏金融巧妙地将风险转移到农户身上,却轻松获利。这时,田亮才明白他们才是这一骗局中躺着挣钱的人!
最后还是在艰难地交涉后,天合公司终于同意重新签署合同,约定了新的合作模式:田亮与公司合作运营电站,他出租屋顶,公司提供设备,电力收益作为回报支付给双方,田亮获得固定收入。前5年每块板60元,后20年每块板50元。这一新模式终结了之前的债务风险,同时保障了固定收入。
虽然运营模式的变化减轻了田亮的负担,但新合同中另一个隐患依旧没能察觉!在新的合作共建合同中,有一条细则表明:如果电站所在房屋被征收、拆除等,农户需在3日内通知,否则需自行购回电站。无论是拆迁补偿还是农户购回,其中的赔偿价格都远高于市场价,意味着无论如何,投资方都会获得巨额收益,最后代价还是由农户承担!
光伏诈骗大起底:贷款买产品,惨遭套路!除去这一直接靠合同骗钱的,还有更隐蔽的,靠合同中的一些“霸王条款”来“坑钱”的!
许多销售员常会有意回避使用“融资贷款”和“租借”等词汇,而是以免费安装和电力产出的分红为诱饵,同时试图避免提及维修费用。还有些小公司为了获取更多贷款,会虚报成本,将质量较差的产品卖出更高价格。
在安装前,推销员会向农户夸大其词,信誓旦旦地保证会提供高质量的维修服务,当人们开始相信承诺后,推销员会继续消除他们的怀疑,接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阴阳合同”,将农民完全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