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屈原在汨罗江怀沙自沉,传说沿岸的人们悲痛不已,竞相划船寻找打捞屈原遗体。此后每年端午期间,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划龙舟等端午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如今龙舟运动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和喜爱。今年,作为一项多人参与的体育项目,赛龙舟时也应做好科学防疫措施。
在古代,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气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就是用红、黄、蓝、绿、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佩戴五彩线这一风俗,最早在东汉应劭著的《风俗演义》中就有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
民间普遍认为艾草、菖蒲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避邪,史书上有端午节“悬艾叶、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的记载。艾叶别称艾蒿,其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历史。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艾叶的两种治病方法,即灸法和熏法。至今,一些地方民间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民间流传,五月初五是毒月毒日,是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五毒出没的日子。古时候,乡里壮勇之士皆持弓箭赴本土保境庙宇加持祈福,祈求能以弓箭将本乡本土境内荼毒生灵的各类毒物驱逐殆尽。所谓“射五毒”,就是通过射五毒草靶来比赛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