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装剧中,我们常会看到皇帝要赐死某个大臣,一般都会赏他三尺白绫或者一杯毒酒。三尺白绫很好理解,就是让他上吊自*,但是赐一杯毒酒,究竟是什么毒呢?
有人说是鹤顶红,传说中的超级毒药,人只要一沾嘴唇,就必死无疑,于谦的祖父王老爷子曾经在清宫当官,就是一级鹤顶红品鉴师,据说上任当天就死了。
南唐后主李煜,被宋太祖赵光义赐死的时候,则是一杯下了牵机药的毒酒,吃下去后,人会开始抽风,最后头与足相接,呈佝偻状而死,十分凄惨。
还有砒霜一类毒性猛烈的毒酒,其实砒霜就是鹤顶红,但是砒霜这名字太普通了,一起说起砒霜大家就知道你要*人了,最为人知的故事是毒死武大郎,不论名字还是事迹,完全没有鹤顶红的逼格。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用毒酒*人的方式比较流行,但你可能不知道,在下毒解,最早成名的毒药是鸩。
还因此诞生了一个成语,叫做“饮鸩止渴”。
饮鸩止渴鸩字很容易被人看成鸠,老有人念成饮鸠止渴,一定要注意区别哦!
饮鸩止渴出自《后汉书·霍谞传》:
“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这种做法就像为了充饥去吃附子,为了解渴去饮鸩酒,食物还没进入肠胃呢,嗝屁了。
看懂这句话,成语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是比喻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顾后果的严重性。
典故话说东汉时期啊,有个人名叫霍谞,跟所有故事中的主角一样,霍谞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在当地更是有才子之称,长大后也很有出息,官居廷尉。
霍谞有个舅舅,叫宋光。也是个当官的,省长,为官清廉、秉公执法,这样的人在官场肯定会得罪不少人,自古如是。
那些被他得罪的人聚在一起一合计,就搞出个计策,诬告宋光私自篡改诏书,那可是欺君罔上的*头之罪啊,皇帝知道了跳着脚要弄死他。
年仅15岁的霍谞站了出来,他给大将军梁商写信说:“我舅舅当了一辈子省长,他人品怎么样将军您是知道的。现在有人诬告他篡改诏书,您觉得可能吗?要*我舅舅这样的清官,对于朝廷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梁商看完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就告诉了皇上。皇上说:“哼,我是个聪明人,是不会做出饮鸩止渴这样的傻事的!”
宋光,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