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生不过区区几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如何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明代大儒王阳明的“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给出了很好的回答。王阳明的弟子知道王阳明病入膏肓,便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答道:此心光明、夫复何求。
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也许您对王阳明不太了解,但从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大教育家陶行知可以看到阳明学说的光芒,从日渐火爆的“知行合一”可以看到阳明学说的伟大。历史上,明治维新对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明治维新的启蒙正来自于阳明学说。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本名陶文睿,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后,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深刻认识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价值,四十多岁时便改名陶行知,一生身体力行。
那么“此心光明、夫复何求”是什么意思呢?此心光明,就是王阳明一生追求的目的:扫除杂念、恶念,保持内心澄澈,沉静。夫复何求!对内心情平静喜悦,对外处事能做到兵来将挡,大多数问题都能顺利解决,自然就会知足了。说白了,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处事,人生自然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五福临门中五福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王阳明临终时,说出此言,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不能不说是“善终”。
砖雕“五福临门”,用五只蝙蝠寓意“五福”来临
荀子在《劝学》最后一段,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意思是: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许作用不大,但无数人的努力则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个体的人,该如何使自己“此心光明、夫复何求”,活出生命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传统文化中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脉相承的。儒家经典《大学》指出,对于个体的人,对内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连接内外的桥梁则是修身。而修身正是达到“此心光明、夫复何求”的根本。《大学》中也高度强调了修身的重要性。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意思是:上自天子,下至平民,一切都要以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如果不修身,连根本的修身都搞乱了,却想要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得不重要,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
修身如此重要?为什么好多人往往忽略了它?黎巴嫩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已走的太快,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修身作为为学之根本,重在学习实践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论语》上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古人看来,“为己”的含义是讲你学到的东西首先要去修养自身、陶冶自己的品格和德行,而不是去追求外在的名利。荀子也在《劝学》中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意思是君子通过学到的东西让自己本身的格调、品味能够提高一点;小人学到东西是为了跟别人做交易。
修身的过程,就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弟子规》上也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在中华传统文化里,百善孝为先。假如一个人即使把《弟子规》背的滚瓜烂熟,但在行为上不恭敬、不孝顺父母;另外一个人即使是文盲,但在行为上恭敬、孝顺父母。个人认为,第一个人只能算是“书呆子”,第二个人反而更懂得孝道。
修身如此重要?那从何处下手修身呢?《大学》给出了很好的解答。在这里,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大学》。如果说儒家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大学》可谓是儒家的开篇之作。理学家朱熹曾说,如果一个人要去了解儒学的话,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读《论语》,了解儒学的根本精神、主要观念,之后再去学《孟子》,而如果要研究里面很精深的东西,就要学《中庸》了。
《大学》首章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清华百年史上四大哲人之一的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定、静、安、虑、得,是修身的五步功夫,而所谓修养者,固非履行此五步功夫不办也。”意思是说我们要真正回到为学之本,真正做到修身或者学以为己,就得按这五步功夫来做。
第一步是“定”,也就是,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
用我们通俗的话讲,就是这个人有定力。你有没有定力?会不会外面有点风吹草动就摆来摆去?换句话说,这个“定”也就是你能不能抵御外部对你的各种诱惑而始终不渝地从事你所相信的事业。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企业是日本的金刚组,此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建筑木质寺庙,有1400余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屹立不倒,与坚定不移做一件事息息相关。独特的铆钉技法,别人无法轻易模仿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就是这家企业的优势。
工人日报曾经报道,我国东北大面积种植大豆,需要用到翻地的犁。近几年,德国的雷肯犁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农民宁可选择价格高十倍的雷肯犁,也不选择国产犁。雷肯犁虽然价格高,但翻地效果好、不沾土,几年内几乎不用换犁铧。新华社记者在德国了解到,雷肯犁是一家经营了200多年的家族企业,专注于犁的研发、加工、生产,做到行业第一。
空调行业的龙头老大格力也是专注的典型,持续不断的创新、研发,全面深挖、细耕空调行业,造就了格力空调市场份额的无与伦比。
荀子在《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第二步就是“静”,也就是,心不妄动。
如果说定力是抵御外部诱惑的话,人怎么抵御自己内心的躁动呢?这就需要第二个字“静”,“定而后能静”。 老子《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谓“为学日益”,就是说我去学习各种知识而不断地积累,不断对自己有所增益,能够更多了解这个世界。“为道日损”是指,如果真正要体会这个世界的道、规律,有的时候你每天都要做减法。也就是说,要把自己内心的一些杂念、*都要去掉,你才能真正静下来。做人做事,不能有太多的想法。想法太多,动作就容易变形。有些网球运动员、乒乓球运动员,往往打最后那几局关键比赛的时候会失手,为什么呢?往往因为想法太多,导致失误增多。
刚才提到的日本的金刚组,2006年左右,由于承接水泥建筑,债务累累,差点*。好在及时修正,立足木质建筑,才渡过难关。
“静”对于人的思维、包括人的生命都很重要。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我的好多创意,都是在喝茶发呆时想到的。
第三步是“安”,即踏踏实实地做事。
能不能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这里,不要让它天马行空,这对于修身来说特别重要。假如学校的老师校外开培训班,这样还有多少心思能放在学校里做教书育人?假如医院的医生在家里开诊所,这样还有多少时间精力投入到医院的患者身上?
“中国天眼”之父、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 23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改革先锋。
第四步是“虑”,也就是要有长远的思考。
什么是虑?就是人要对事物有个前瞻性的考虑,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叫远慕,不是说想到一件事情就很冲动地去做,而是有长远的思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拿信息传播的方式来说。回望历史,50年前,报纸、刊物代表着最先进的大众传播手段。30年前,广播、电视成为覆盖更广、受众更多的大众传播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带来从未有过的革命性影响,正在迅速重塑媒体格局,推动信息传播进入“数与网”的全媒体时代。媒体要发展,必须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第五步是“得”,包括做人得体、做事得当。
这个“得”,不是说人得到了什么样的收获,得到了什么物质上的东西。如果用两个词概括,第一个叫“得体”,第二个叫“得当”。做人很得体,做事很得当,这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别人说你这个人聪明其实没有什么,说你这个人做事很得体,那就是非常高的评价。
在乾隆皇帝的寝宫养心殿挂着一幅《是一是二图》,乾隆皇帝在上面题写了四句话:“是一是二,不即不离,儒可墨可,何虑何思。”“是一是二”什么意思呢?是说你看世界上的事物要知道它可能是这个样子,也可能变成另外一个样子,所以不要绝对、武断,要很客观、很全面地去看。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那就是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下一个词是“不即不离”,就是不要靠得太近也不要太远,要有距离感,这叫度,中国人讲的“中庸”这个度,把握好这个度,这个事情才能做成。所谓“儒可墨可”,意思就是儒家学说要参照,墨子的学说也要参照,因为墨子强调的理念跟儒家的理念有所差别,但是我能够兼容并包结合起来使用,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这就是“得体”“得当”。
最后,我想用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来结束我的唠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就是,每个人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创造自己的美、欣赏自己的美,还要包容欣赏别人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每个人都做到此心光明、社会就会光明、国家就会光明、天下就会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