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我在小区散步。
我前面俩小孩,是哥弟俩,拿香泡当足球踢,不亦乐乎。他们的父母手挽着手,头靠着头,手里各提着大袋子,幸福地走着。
突然,哥哥弯腰捡起香泡,顺手扔向水池,“咚”的一声巨响。孩子的戴着眼镜的爸爸猛地停住脚步,扭头过来,怒吼道:
“你干嘛!?”
妈妈也跟着停住脚步,扭头回来附和着说:
“好的,回去好好地写一篇作文!”
然后夫妇俩继续手挽着手亲密地往前走。哥哥无声,尴尬地四处往往,悄无声息地跟在父母屁股后面两米左右,失魂落魄地走着。弟弟也是赶紧收住兴奋劲儿,紧张而又俏皮地跟在哥哥屁股后面两米左右,也往前走着。
我经常能在日常生活里看到类似情形,就是父母对孩子颐指气使的狠劲。我一直很奇怪,父母对于孩子这种自然而然地采取吼、叫、怒、骂、打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难道这就是我们理解的天赋人权?
一旦我这样解读日常司空见惯的亲子关系互动模式,渐渐地就会出离愤怒。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貌似我们爱的哲学基础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几乎全部沉迷其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状态,多少新生的生命被误导和摧残,真是可悲可叹!
我沉思于此。今天我可以确认的是,我们的文化里,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实践里,缺失了公民素养的教育示范,具体而言,就是缺失了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
我们的教育实践里,我们的榜样示范里,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感恩。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实践里、我们的话语体系里,无不张扬着“谁的拳头大谁有话语权”的丛林法则。在家庭生活里,我硬生生地感受到,我们的孩子从来就生活在丛林的动物世界里。
这样的现状,也许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要承担责任。在今天的现实情境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其各自的法定职责,事实上已是自顾不暇。
要真的开启改变现状之旅,真正的希望和落脚点,其实在家庭教育身上,即使这是一个万难之旅,到总得有人做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