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读书的时候只记得前面三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最后一句好像在我脑海里消失了一般。“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看来,明明是全诗的精华,我却没记住,感觉从未学过一样。
这不得不说一句“背诗困难户的我”,总是记得上句忘了下句。诗名、诗人、诗,我总是对不上号,感觉有悖于我寒窗十二年苦读啊。
今年在很多平台上,总看到有人发这句,还以为是谁新写出来的。在市集摆摊卖旗袍的小姐姐,就把这一句诗写在板上作为店铺的装饰。当时,看到也是一惊,很能表达出我当下的心情,还在心中默念一次“轻舟已过万重山”。读完心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释重负。
这是怎样的豁达,曾经的磨难、苦楚,咋就不提了。轻舟驶过,又将是别样的风景。
先前是在网上看到一小片段,在《长安三万里》电影里李白获释,泛舟江上,重获自由,他扔下手中的桨,豪迈的说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画面所震撼。
昨天在某视频平台看到《长安三万里》,伴着窗外的雨,看古人跌宕起伏的一生。
当再次看到李白读着这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内心更是百感交集。
电影从高适的视角来讲李白的一生。当然,这不得不又要提一句“背诗困难户的我”,看这电影才知道,李白、高适还是朋友,李白、高适、王维等诗人居然都是一个时期的。之前,总是傻傻分不清初唐、盛唐、晚唐时期的诗人,因此也有了一点概念。看到这里,又觉得自己这书是白读了。
话说回来,以前诗歌鉴赏时总爱写: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当时只是毫无感情的写下这个答案。
看了电影才知道,李白是商人的儿子,在当时唐朝的律法,他是不能考取功名的,只能引荐。
一心只想谋求官位,施展才华,报效国家。却没地方施展,就像很多事,努力了也没有用,但是,又不能停止努力。
几经周折,虽然,也得势过。最后,还走错“路”。
对比李白,高适大器晚成,高适——大唐唯一凭军功封侯诗人。出生大家贵族,却也半生潦倒。一路走的也很艰难,但高适一直保持着初心。从最初读书困难户,屡屡受挫后,武的不行,可以走文。
电影中高适总是在一次一次做着改变。但每次的改变,都是为一个目的——考取功名,报效祖国,不愧对先祖。
电影中看到了古人的坚韧,在时代背景下,空有才华也不一定有施展才华的地方。屡屡不得志,有苦闷,但一直初心未改。
看现代的我们,社会更开放,海纳百川,有很多施展才华的舞台。好像更容易被挫折打败。
,上面感想只是根据电影情节而做,如对两位诗人有不对的叙述,请指出。并请原谅我这个“背诗困难户”。
最后一句,诗歌真的很美。#长安三万里#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