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争论本身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想要在这上弄出个结果,一来是不太可能,二来则是这个结果确实没什么意义。
不过这个争论,却给我带来一个始终被人们忽略的观察,那就是:
书籍是辅助人们学习的,我们能从一本书里看到什么,完全取决自己脑中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这个人看书就有一个毛病,不管读什么书,都喜欢带入自己工作的思考,经常是用市场营销和品牌营销的思维来解读观点。
读书
有一次我看了一本关于金融方面的书籍,然后书友就问我,你看完这本书之后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呀?我说有啊,很大的发现,于是滔滔不绝的和人家讲起来,如果把金融的思维拿去做营销,绝对能够有所突破……
结果,这位书友却发来一个无语的表情,并接着回复说:
“教你理财不是目的,不从中发现点营销内容你就觉得血亏是吧!”
这时我也突然意识到,书籍给予你的内容是一方面,但真正决定你能从书籍中收获什么的,往往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去看待。
用怎样思维方式思考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好书与坏书的区别,说到底,无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罢了。
而且书籍作为辅助我们学习的工具,我们更应该看到,它所传达的内容,其实就是作者思维方式的一种体现,读书学习,本质上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只有回到思维交流的这个层面,我们才能真正的去发现和思考,读书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比如我看书还有另外一个习惯,那就是看方法论的书籍时,我会去研究方法论背后的核心思想框架,在看知识和观点类的书籍时,我会往实际生活中联想,思考哪些问题能够用这些知识解决。
所以你会发现,只要我们的思维方式足够灵活、多样,就能从书籍中收获更多不同的观点,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枝末节,进而真正发挥书籍辅助我们学习的最大作用。
书籍的作用
正是出于这样的观察,我开始很慎重的看待一个词——“读书方法”
说实在,我们真的有必要去掌握一套所谓“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吗?
我的答案是:完全没必要。
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上,教人读书方法的内容占了一半,有教拆解书籍结构的,有教如何快速读懂一本书的,这些方法我都试过,而且也和很多书友交流过,包括我在内大多数都表示,有点“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