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并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已经成型的思维方式上,要知道,当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的时候,其实是很难做出改变的,这时想要接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影响,可谓是难上加难。
而且,在长时间用一种固定的思维去读书,往往很容易陷入认知的窄门,难以从书中去获得全新的认知和视角。
套路的好处在于能够给予我们一个清晰的、可行性高的方法,但其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会让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有三个读书的“思维误区”,务必要引起重视:
- 1.读书千万不能太杂
很多人都认为读书不能读太杂,一定要专注的读某一类书,或者是对自己专业有帮助的书。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你站在思维方式的层面来看待书籍的话,就不难发现,很多学科的知识在底层逻辑上其实是很相似的。
就拿营销这门学科来说,很多方法其实都源自人类的行为学和心理学,如果只是钻进营销知识的书里,不去理解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恐怕也很难对自己的提升带来帮助。
知识都是融汇贯通的,日本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写过一本书,叫做《如何通过阅读改造大脑》,其中就提到了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大脑更适合吃“杂食”。
在不同类型知识的刺激下,更容易带动大脑的串联思考,从而让我们与更多的成长机会邂逅。
- 2.拆书能够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一本书
其实我并不反对拆书这种方法,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看懂,拆书的本质,究竟是一种什么方法?
现在市场上的讲书和说书产品极大丰富,各种领域,各种选题,几乎都有专业的拆书人和讲书人去做。
其中,被很多写讲书稿作者所津津乐道的读书方式,就是“拆书”这种速读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挖掘文章的架构,找到重点知识,并进行梳理。
然而大多数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种拆书方法,往往是带有目的性、甚至是重复的机械性,因为这是他们的工作,所谓的拆书法更准确的说,其实是工作方法,而非读书方法,这一点切忌不能混淆。
因此,在面对“拆书”这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谨慎的做出选择。
- 3.读书学习一定要“边读,边做笔记”
过去我们常说,读书一定要做笔记,不然很容易记不住重点,合上书就忘记了。
然而事实上,记过笔记后,我们反而更容易忘记,这并不是记忆力出了毛病,归根结底,这事儿还是出在认知上。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惯性,就是在学习的难度降低的情况下,没有办法激起思考欲,更没法让人刻意的去检索自己学过的内容。
当我们在书籍上一条一条画线的时候,这其实就是一个降低记忆难度的过程,大脑会本能的松懈,认为“画线等于学会”,进而不去调动注意力和思考力,我们自然也就很难记住这些知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