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司马光还曾与王安石在神宗面前争论不休。当时,神宗变法的意志还很坚定,司马光却总是给他泼冷水,结果触怒了龙颜。
随后,司马光主动请求调离京城,到洛阳一住就是十五年。
早在神宗的父亲英宗在位时,司马光就开始编撰《资治通鉴》,当时这本传世巨著还叫《通志》。
神宗时,皇帝赐两千四百余卷藏书给司马光参考,还提供所有的庶务杂支费用,要司马光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写。
皇家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藏书很多,皇帝让他可以自由进出,查阅所需要用的藏书。
有朝廷做后盾,司马光便开始编修起《资治通鉴》,不过当时司马光的住家条件非常简陋,夏天时因通风不佳导致闷热难耐。
他写作时挥汗如雨,滴下来的汗水常污损了草稿。
司马光于是请匠人另外辟出一间地下室,夜以继日地埋首读书写作,就算生病了也不休息。
《资治通鉴》的写作,在资料搜集方面,单是正史就参考了十七种,运用到的杂史,包括谱录、别集、碑志、野史等,也高达三百多种,加上皇家图书馆如龙图阁等可供借阅的藏书,可以想见其参考数量之庞大、资料之丰富。
正因如此,此书编得极佳,宋神宗看了赞不绝口,还赐书名为《资治通鉴》,使君主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也就是说,皇帝认为这本书能让君主鉴于往事,有助于习得治国的诀窍。
总之,此书编辑得到了宋英宗、宋神宗的称赞、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设立书局,自择官属,修书之费尽由国家供给。
司马光著史,还选取了刘恕、范祖禹等人作为助手,他们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能在编书中各显其才、通力合作。
此书以“臣光日”开头,其余的评论则出自各个名家之手,使《资治通鉴》成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不朽名著。
《资治通鉴》堪称中国古代君主的教科书,纵观我国的古代史,也就只有司马迁的传世巨著《史记》能与之媲美,司马光因此和前辈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曾说过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清代史学家王鸣盛也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
此书,目的在于吸取历史上治乱盛衰的经验和教训。
由此可见,《资治通鉴》从一开始就得到宋朝皇帝的支持,此书取材与皇家藏书甚多,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轨迹。
后来,又献给皇帝,书名都是皇帝命名,是最适合皇帝阅读的图书,最终成为了帝王之书。
一起探讨《资治通鉴》的故事,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