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关于四大名著,民间一直流行着两种说法,其一是“《三国》乱思,《西游》乱行,《红楼》诲淫,《水浒》诲盗”,另外一种说法是“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第一种说法是谁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但第二种说法的提出者却没有争议,此人便是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那么,金圣叹是何人?他为何对《水浒传》、《三国演义》有如此高的“成见”?
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原名金采,字若采,明朝灭亡后改名为金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作为不世出的大才子,金圣叹以孤傲狂放、才华横溢著称,以一己之力批注《西厢记》、《水浒传》,堪称中国文学批判史上宗师级人物。金圣叹批注的书籍,见解之深刻、批注之精准,令后世文人无不折服,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周作人(鲁迅的胞弟)便说过“小说的批,第一自然要算金圣叹”。
跟其他的文学理论家大不相同,金圣叹非但不排斥、贬低通俗文学的价值,并且把它提升到相当高的地位。金圣叹曾提出“六才子书”之说(即《庄子》、《离*》、《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将小说、戏曲提升到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的地步,由此被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价极高,对它的评点力度也极大,并且注重思想内容的阐发,往往借题发挥、议论政事,其社会观和人生观灼然可见。可以说,从古自今评点《水浒传》的文学家很多,但见解之深刻、批注之精准,没有人能够超越金圣叹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金圣叹这么看重《水浒传》,却又为提出“少不读《水浒》”的观点呢?
其实原因无非有两大点。其一,《水浒传》宣扬“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鼓吹自下而上的革命来推翻朝廷,以此来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乌托邦式社会。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美化所谓的“江湖义气”,一味地提倡好勇斗狠,但凡是“兄弟”的事情,哪怕是违反社会规范、滥*无辜也在所不惜。正因如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旦痴迷于阅读《水浒传》,很可能会变得更加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给社会安定带来大危害。
梁山好汉聚义
其二,《水浒传》对于社会、人性的刻画过于悲观和灰暗,过于强调、夸大社会的阴暗面,比如朝廷昏庸腐朽、官吏贪残暴虐、绅商横行霸道、平民悲惨至极等等。虽然这些方面多多少少的确存在,但若一味地强调、夸大,势必会让世人产生误解,以为社会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丝毫没有人性和希望可言。正因如此,年轻人一旦深信《水浒传》中描绘的社会观,势必会对前途产生迷茫、悲观的情绪,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
虽然金圣叹没有评点过《三国演义》,但他对此书也有极为深刻的见解,并且提出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观点-“老不读《三国》”。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演义》究竟有哪些弊端,不值得或不能让老年人来读呢?换句话说,老年人读了《三国演义》,究竟会有哪些危害?
《三国演义》
其实原因很简单。其一,《三国演义》的权谋味太重,尔虞我诈的成分太多,若当做故事来看固然有趣,但用在现实生活中,则必然会破坏社会规则,恶化人际关系,容易营造人人自危的环境。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世故,看了《三国演义》之后,会对各种权谋诈术更加心领神会,一旦他们用这些计谋来作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性可想而知。
其二,因为种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正因如此,困惑人生、愤世嫉俗绝非中青年的“专利”,在老年人中也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更要告诫他们不要读《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有可能会激化他们的不满、失望的心情,为了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很可能会不自量力的去蛮干。
曹操是权谋诈术的集大成者
果真如此的话,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会造成严重损害,而且还会危及到社会的安定。正因如此,上了年纪的人,最好要有一颗平常心,无论一生中有无成就,都要把这些看轻看淡,不要再劳神费力地为一些事情斗得你死我活。或许,这就是金圣叹之所以提出“老不读《三国》”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