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云南的高校,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211云南大学,其次是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医科大学和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没有985高校,211高校仅有一所大学,该省2023年有39.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由于缺少名校资源,云南的考生想考上一所名校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凡事无绝对,有些考生志愿填报得好,或者抓住了国家专项计划,以较低的分数也能被好的大学录取。今年,云南就有一名理科生通过国家专项计划,以509分的成绩被985吉林大学录取,被网友们称为“捡漏王”。
不过,不是每个考生都有这么“幸运”,绝大多数的云南考生,能够考上一本高校就已经很满意了。
按理说,在这个高考人数排名全国13位左右的省份,本科一批高校招生,应该不会出现太多的缺额,即便有缺额,通过一两次的征集,也能顺利完成招生任务。
但云南财经大学今年的招生,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即便第四次补录时,依然还有391个缺额无人问津,其中,文史类还有267个缺额,理工类还有124个缺额,这应该是招生遭遇了“滑铁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遇冷”了。
堂堂一本高校,多次征集还有这么多缺额,不禁让人好奇是什么原因?
第一,客观地说,财经类高校遇冷,应该是今年的普遍现象,比如,河南财大今年的招生就不太顺利,第一轮补录有662个缺额,第二轮补录还有579个缺额,安徽财经大学也缺额456人,都要征集志愿才可能完成招生。
由此可见,除了“两财一贸”等师资力量和学科实力雄厚的高校之外,很多普通财经类高校,今年或多或少都可能存在缺额。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网络舆论的影响,也可能是这类高校的毕业生趋于饱和,导致竞争变得激烈,寻找工作没有那么容易了。之前,财经类高校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只是最近一两年的热度才稍微降了一点。大环境如此,云南财经大学也很难改变。
第二,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开设的专业与财经高校相关度不高,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如果是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金融等专业,大概率是不会遇冷的。云南财大的缺额专业,出现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与高校的定位是不太匹配的,在很多家长的眼里,或许就跟“天坑专业”一个级别。
高校的专业设置的多而全,看起来好像是学校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成绩,实际上,要是没啥竞争力,或者不好就业的话,盘子大了难免还会拖累学校招生,还不如专心建设一些认可度高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