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乐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李永乐老师讲如何证明无理数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6-06 20:39:52

摘要

就李老师给出的求证式子,本文回顾梳理了有关的相对论知识。t=0,必有t’=0,这表示“静态同时”,即没有相对运动的同时;火车上的,路轨上的AB= A’B’成立。瞬间一过,运动发生了,这两个距离就不再相等。在相对运动的加持下,两个系统进入动态同时。已知运动的时间会变缓变慢,那么静止空间的同时时间,就是相对较长的了。由此,因势利导,就可以解决运动空间尺短钟慢的推证;深入一下,还推导出了洛伦兹变换的变比的解析表达。

正是静止空间只有一个光点运动,成就了静止空间一个事件的位置值、时间值,都是最大化的。相较而言,运动空间的两种同时运动,它们同时且等值它们同等占有时空资源,而由于相对运动速度不及光速,使得运动空间的尺短钟慢成为真实。

车头车尾两端的时钟是对准了的,即它们的时间差应等于0。“在地面上看两个时钟没有对准,车尾的示数较大,差别·····”是个很糟糕的陈述。求证的是个不伦不类,僵桃李代的伪命题。没有对准,这实际是异地的两个同时信息,对于观察地点不对称,产生的信息传播的问题。李老师在1中求出的坐标值,引用到2中是不对的。此坐标,非彼坐标。在2中以部分替代整体,去证明被证式子,是违背形式逻辑同一律的。

关键词:静态同时、动态同时、洛伦兹变换、坐标、同时信息、信息传播、同一律

一 前言

李永乐老师在“双子佯谬”视频中给出了一个求证式子

说火车相对于地面以速度u自左向右运动,火车的固有长度是,火车头尾各有一个对准的时钟,在地面上看两个时钟没有对准,车尾的示数较大,差别

李永乐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李永乐老师讲如何证明无理数(1)

我在“与李永乐老师商榷‘双子佯谬’中的截屏”一文中,指出了其中的若干错误事关相对论的正确传播,是对还是错,总应有个公论吧?至今没有什么反响。

兴许李老师太忙了,根本没有见到这篇文章。也请与李老师熟稔的好(学)友,见到这篇文章通禀一声。谢谢!

在本文我还要说,李老师“文科”色彩太浓,传统文化太重——“眼见为实”在文中可见一斑。所谓“在地面上看,两个时钟”没有对准。难道火车上的两个时钟“对准”,真是在车尾旁的地面上看到的吗?不是的。这纯粹明明是思维的一种约定,而不是感官眼睛看到的结果。

再者说了,如若在车头的地面处B,“看”火车头尾的两个时钟,它们是不是反过来了——车头的示数大,车尾的示数小呢?出现这些混乱,我认为是没有认真地学习《相对论》,特别是搞懂爱因斯坦为什么——将察者安排在两事件发生地点的中央,而不是安排在车头或者车尾。

没有比较就不会有鉴别。为了更清楚地搞明白李永乐老师求证的式子,让我们重新学习探讨一下有关内容。

二 有关本文的相对论知识梳理

2-1 固有长度

“固有长度,在对物体是静止的参考系中测得的物体长度叫做固有长度。在另外任一参照系中所测得的长度都小于它,这个效应叫做长度收缩。”

(摘自《大学物理学》【美】 F.W.Sears 等著 郭泰运 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样火车参照系S’是静止的。火车上的距离A’B’相对于火车也是静止不动的,于是最普通的测量可以实施;而火车是静止的则保证了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它确为固有长度。

可是为什么“在另外任一参照系中所测得的长度都小于它”呢?你可能回答:“在另外任一参照系,都是相对于静止参考系运动的,所以运动的尺度在运动的方向上收缩了。”我欣慰地告诉你,你的相对论是学到了一点,但只是点儿皮毛。难道不可以更加深入地找到,运动的尺度在运动的方向上收缩根本原因么?

2-2 运动的尺子在运动方向收缩的根本原因

运动空间本质上进行着两种并行的运动,而这两种运动在运动空间,虽然都同时发生在同一直线上,但是往往其中的光点运动恰恰被忽视了。取而代之的是 ——一个事件的位置值时间值。

绝大多数相对论的学习者,都没有将“一个事件的位置值时间值”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对运动是运动空间相对静止空间的运动,是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运动;光点运动则是两个空间共有的同一个运动。为了描述光点运动,两个系统S’,S都建立起自己的坐标系统通常选取x轴方向为光点运动的方向将瞬间同时的某一对重合的端点作为共同参考点,作为比较的起始点,比如取右边的重合的端点B,B’作为共同参考点,作为比较的起始点——初始坐标原点

为了校核时间,在各系统的坐标轴原点处各设立一个系统授时中心 T, T'。

2-3 两种运动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设时刻为t=0时,根据洛伦兹第四方程有

其中“ ”号对应相对运动中的同向运动;"-"号对应反向运动。而。当设时刻为t=0时,易见必须有t’=0 。 即“一为零·皆为零”,两个系统的时间同时为0,是铁打必须的。

2-4 时间同时为0,是个什么意思?

“0”就是“有”的否定,就是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不会有变化。没有变化,何从谈运动,没有运动,一切皆“凝固”,就是一个“一”,“一派景象”,“浑然为一”,哪里有两个系统?纯粹就是一个系统嘛。两个同名端都是分别重合,紧贴在一起,分不开,离不了。

时间同时为0,换句话说就是:两个系统i运动尚未开始,两轴重合且有AB= A’B’= Lo

3 理清两种不同性质的同时

3-1 静态同时

上面所述的同时,我称为“静态同时”,即没有相对运动的同时.它对应着爱因斯坦在《相对论》1·9节的——两道同时击中火车、路轨的闪电光,鬼斧神工,雷霆万钧,真乃天造一对,地设一双;火车上的,路轨上的AB= A’B’瞬间即造就,无可挑剔。

我们可以想一想:火车地板到路轨的距离设有1米,闪电速度有多快-——30万公里每秒呢;从闪电击打到完成“标记”,火车相对路轨的运动位移,那不是微乎其微,微不足道么?这不就是没有相对运动的同时?何况我们并没有具体设定AB的长度呢。这样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不是更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么?

这样的解释似乎是对的。但是仔细想一想,还是有问题的。在洛伦兹变换里,两道同时击中火车路轨的闪电光,被解释为两个同时的事件,我则进一步称之为左手事件,右手事件。而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具体的发生地点,具体的时间。所以无论左·右手事件,都是指左右边的一个点,即线段AB,A’B’两端是重合的。是没有一点儿间隙的。

如此这般,两个系统的坐标轴就是重合的。两道同时击中火车和路轨的闪电光,是没有时间差别的,瞬间的。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全等的距离AB,A’B’,两对重合的端点,(同名端)AA’ ,BB’。

3-2 动态同时

但是瞬间一过,这两个距离就不再相等。一个光点从共同参考点(重合的B’,B点)出发,沿坐标轴方向运动,相对运动也同时进入正轨,以速度u行进;两个系统原点处 的系统授时中心——也都同时开始工作计时。

自然静止空间的一如既往,守常静默,安泰稳定,不起任何的变动,原点处的B’点规规矩矩,还贴在那儿。但是运动空间就不同了,在相对运动的加持下,这两个点(始端,终端)之间的距离就发生了差异化。运动空间的始端,原点开始分化、分家

为了比较两个长度,我们总是先令两个长度的一端先对齐,再比较另一端。那么就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先对齐哪一端呢?由于一个事件的位置是确定的,它在空间只有一个位置。可见先对齐的就是表示事件的位置的那一个(对)端点。

坐标值就不同了,它是相对的,是相对自己所属系统坐标原点距离的标识时间值呢,只不过是坐标值的“同胞兄弟”它们同时,各管同一运动的一个方面事情

我们可以首先肯定——静止空间它的坐标原点是不会变化的。那么变化的只能是运动空间的坐标原点了。关于运动空间的坐标原点位置,我曾在“评论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的同时性”一文中给出过一个解答(等程半时说),并提及到“与相对速度相关说”。今就李永乐老师的求证式子,和运动坐标原点新说一并说一说。

当我们重新考察两道闪电同时击中火车路轨的两个事件时,以右手端的点B’,B分别作为两个参照系统的坐标原点,自右向左建立坐标轴方向。在认定火车是静止的情况下,将会看到路轨(地面)自右向左以速度u向前(坐标轴指示的方向)行进。

由于我们已知运动的时间会变缓变慢,那么静止空间的同时时间,就是相对较长的了。你能同意这个小小的推理吧?

4 因势利导,解决运动空间尺短钟慢的问题

4-1 相对运动与坐标轴同向时,运动空间的尺短问题

假设运动的路轨行进了t’时,将运动坐标轴原点推送到了——距离静止系坐标原点,左侧ut’远的位置,我们可以写出一个两项和的等式来:x’=x ut’。等式右边的每一项都是非负的,所以x’>x,根据光速不变原理x'=ct'.x=ct,,我们可得到t’>t,进而有ut’>ut。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第一个不等式x ut<x’,它表明同向运动时,运动空间的距离AB小于静止空间的距离A’B'

我的推断有问题么?’在运动空间:x=ox=oA,ut=BD,将两个空间的同一个距离进行比较,我们看到:x'=B'A'=BD Do oA=ut Do x=x ut Do,其中,Do是个断裂区间,它还对应的是个非负数,符合轴的正方向,考虑距离BA的连续性,将之(Do)排挤出去,可有数学关系式:x ut=oA BD=BA<x'=B'A'

这一结果深刻地表明,同向运动时,同一段距离,运动的BA要较静止的B'A'短小。追究其原因,是t<t’导致ut<ut’使运动空间的距离AB中间产生了断裂区间。这就是“重建再现同时”的结果。难道不是么?同一个光点从共同参考点(B',B)出发,沿坐标轴方向以光速

李永乐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李永乐老师讲如何证明无理数(2)

c运动,相对运动同时以速度u同向运动,当光点抵达A'(A)点时,一个事件发生了此时在静止空间,时间值为t’坐标值为x’,静止空间坐标原点处的授时中心,它的时间不也是t’么?而运动空间,在光点抵达A'(A)点时,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就是光点从坐标原点到达事件发生地点x的时间t(它们是统一标准,都是自原点起计的),坐标值x=ct,ut即相对运动同时完成的位移距离,时间清清楚楚,当然也是t。可见运动空间的距离x ut=oA BD=BA也是同时的,同时于运动系统的t时。

距离BA,B'A'的两个端点是两个事件的发生地点,在两个系统的表达而已,所以这两个事件无论在哪个系统,它们都是同时的,但是它们同时而不同值

4-2 相对运动与坐标轴反向时,运动空间的尺短问题

反过来看,因为坐标惯性参考系是平权的,当我们认为地面参考系是静止的,将会看到火车自左向右以速度u匀速前行。这样它的(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方向相反了。运动的惯性火车参考系上B'A’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李永乐证明根号2是无理数,李永乐老师讲如何证明无理数(3)

假定火车参考系的坐标原点仍然遵循同一规律,依旧位在距离静止坐标原点左侧ut处。这样的假设是基于:运动的一开始,光点仍然是从共同参考点(B,B’重合点)出发,所有的条件和同向运动时并无二致;也就是说,如果认为运动的坐标原点的位置,是光点在整个位移过程,其终点位置不变,而运动坐标原点从共同参考点收缩到,距离静止坐标原点左侧ut处,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次,相对运动的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方向相反了。运动的惯性火车相对坐标原点只是反向移动了ut’,(B')点在B(静止空间)的左侧,这些完全是因为运动,x’<x,根据光速不变原理x'=ct'.x=ct,,我们可得到t>t'进而有ut’<ut这一推断;而这一反向距离,使代数学的“加负等于减正”得到应用。我们可以得到反向运动时有关距离的不等式x' (-ut')=x'-ut'<x.

4-3 相对运动与坐标轴反向时,运动空间的钟慢问题

我们有 x'/c=t',x/c=t,将距离不等式两边同除以光速c,有t'-ut'/c=t'-u(x'/c)/c=t'-ux'/cc<t,即时间不等式,它表明同一段时间,在运动空间被表达为:光点自始端B'到终端A'所需要的时间,(它等于两段时间之差——光点自原点到终点A'所需要的时间t'与光点自原点到B'点的时间ut'/c之差。其中ut'/c,它又可以表示为ux'/cc这不过是同时性的另一表达而已。将x'/c=t',替代一下,它们是同时的啊)在静止空间被表达为光点自始端B到终端A所需要的时间t.反向运动时,同一段时间,光点从B(B')到A(A’)的时间,运动空间的要小于静止空间的,

即t'-ux'/cc<t,

. 4-4 相对运动与坐标轴同向时,运动空间的钟慢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仿照4-3轻松搞定。

5 深入一下,推导出洛伦兹变换的变比的解析表达来

5-1 从不等式到等式

当火车是静止的,则地面就是运动的,对于同名端之间的距离BA和B'A',我们得出了不等式,当然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大于1的实(函数)数,使不等式成为等式 。

5-2 利用同时性,将等式变形,赋予两系统坐标比具体的意义

为了简单和更加清晰,利用同时性,将等式变形为 其中括号表达了相对运动是同向时,对运动空间总的“成果”是有增益作用的,且称之为“增益模式量”。进一步将它写作 ·········(1式)就赋予了两个系统坐标值之比以具体意义,即静止系的坐标,比运动系的坐标,数值等于系统变比乘以同向运动时的增益模式量。

5-3 根据相对论的两个原理,引申两系统坐标比的深刻关系

当认为地面是静止时,我们得出了不等式x'-ut'<x.同样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大于1的实(函数)数,使不等式成为等式。

而且根据相对论的第二原理,定律同惯性参考系的选取无关。那么两种情况下,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同一的。写出反向运动时的空间等式,并将其变形如下:

其中括号称为"损益模式量”,表达了相对运动是反向时,对运动空间总的“成果”是削减的。进一步将之改写为: ······(2式) 。 这个式子表明止系的坐标比运动系的坐标,数值等于系统变比乘以反向运动时的损益模式量。而(2式)的静止系的坐标却是(1式)中的运动系坐标,(2式)的运动系的坐标是(1式)中的静止系坐标,这种反比关系是相对论的二个原理引用认知成果

5-4 推导出洛伦兹变换的变比解析表达式来

根据这种反比关系则有解法一:

整理i有

两边开平方可得:由于两参照系坐标轴同向,所以只取正值。

解法二:(1式)、(2式)两边分别相乘,可有

注意到等式右边恰为1,则有:

一样可以得到:

如此我们就得到了洛伦兹变换的基本形式,在反向运动时有空间方面第一式,时间方面有第四式

在同向运动时有空间方面第一式, 时间方面有第四式

5-5 洛伦兹变换的不同形式和它们的意义

可能有的读者会纳闷,这几个式子怎么和《相对论》的不一样呢?有疑问是好事儿!说明你上心了,是真的用心学习了。其实,上述几个式子都是针对左边终点A'终点A对齐的,或者说一个事件发生在左手端A'(A)时的情况,对应坐标轴从右指向左的图示。

针对右边终点B'终点B对齐的,或者说一个事件发生在手端B'(B)时的情况,对应坐标轴从左指向右的图示。读者可以自己写出来相应的洛伦兹变换式,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读懂了没有。下面给出答案以供参考:

在反向运动时有:空间方面第一式;时间方面有第四式

在同向运动时:有空间方面第一式;时间方面有第四式

6 评估一下,做个阶段小结。

6-1 两个系统静止的和运动的各有哪些特点呢?

6-1-1 静止的系统就是本身不动,坐标原点也不动,描述一个事件的位置值、时间值,都是最大化的,二者之间受光速不变原理约束,或者说静止空间只有一个光点运动。在洛伦兹变换方程等式一边以单项式表示

6-1-2 运动的系统是相对静止系统而言的,其坐标原点的位置(内迁移)与相对运动速度有关,而与相对运动速度方向无关;坐标原点的位置取值范围为:对应静止全区间(但不包括两个端点);相对速度的取值范围为(0,c)请注意它们都是开区间位置的开区间表明运动坐标原点的位在范围,一不会不动,(不存在没有相对运动)即不取始端;二不会取极(终、末)端,即不存在没有光点运动。这样运动的系统在洛伦兹变换方程,等式另一边以二项式表示由于表达数量的短小所以需乘以一个大于1的

6-1-3 相对速度不取0值,表明相对运动的存在,它在运动空间占有一席之地,取值不包括c,说明其效能的低下不足。而u/c,表征了相对速度的光速当量(相当光速的份额),增益模式量,损益模式量则在精简运动参数,集中刻画两系统坐标比,给出了助力。

6-1-4 正是静止空间只有一个光点运动,成就了静止空间一个事件的位置值时间值,都是最大化相较而言,运动空间的两种同时运动它们同时且等值,它们同等占有时空资源。但是纵向相比较。相对运动速度不及光点运动速度,它的效能低下;拉低甚至削弱了运动时空的总成绩,横向相比,(ut’<ut,逻辑地推出Do空白区间)比出一个“天坑”来,不,是一个“天堑”来。我这里不讲什么“悖论”,也不谈什么“佯谬”,只讲相对论。以相对论的两个原理为抓手,深入浅出地推导出了洛伦兹变换。

三 回归到李永乐老师的求证式子来

李永乐老师在“双子佯谬”视频中给出了一个求证式子。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我们知道了:同一个距离在静止空间表示为x' ,在运动空间表示为x ut,并且这是相对运动是同向情形的数学关系:x ut=oA BD=BA<x'=B'A',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导出了相应的洛伦兹变换式:

空间方面第一式,时间方面第四式

这是针对终点A'终点A对齐的,或者说一个事件发生在左手端A'(A)时的情况。它的图示为本文继李老师的截屏之后,第一个截屏(图)。

3-1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比较两个截屏有哪些不同:1)运动的对象不同: 2)坐标轴的方向不同; 3对概念理解的不同:3-1固有长度;3-2时间t=0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同;3-3“对齐”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同3-4选取洛伦兹变换的形式不同。我认为这些问题.在我的文章里都讲清楚了。有不对的请李老师斧正!

李永乐老师给出的一个求证式子,在求证中:“1在地面参考系考察,t=0时B'钟的位置 ”t=0时B'钟的位置······当然是在火车车头上。可是李老师在这里,等式左边却用了一个地面参考系的符号,实在令人费解。

3-1-1 t=0时必有t’=0

此时,表示运动尚未开始,坐标轴上的情况是 AB= A’B’两对同名端是分别重合的即有.A'(A)分别是在两个坐标轴的原点。哪里会有什么

3-1-2 即便t=0是笔误,那它的坐标值也不是给出的那个值

(可参见“与李永乐老师商榷‘双子佯谬’中的截屏”一文。)

3-1-3 对李永乐老师给出的求证式子分析

对于熟悉洛伦兹变换的人来说,等式右边一点也不陌生。它不过是相对运动的位移距离ut,换做光点去完成所需要的时间罢了。而这里x=L0(在这里只是一个普通长度符号,而不是固有长度).x=ct,并且相对运动和光点运动是同时的,这样对式子右边进行变形、替代,第一步将ut里的时间t,用t=L0/c替代即有u(L0/c)再将该式除以光速c就得到了即.表达式的物理意义是很清楚的。

3-1-4 求证式子 跟,的时间差毫无关系啊!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求证式子与认为火车是静止的,车头车尾两端的时钟时间差根本不搭界。为什么这样说呢?车头车尾两端的时钟是对准了的!即它们的时间差应等于0.为何又要扯二者时间差?李老师的时间差——实在是表达困难!它分明是指:车头时钟对准(为0)的信息传播到车尾的时间,与当下车尾时钟的时间(不为0)是等值的。

这是个信息传播不对称的问题。观察者在车尾旁的地面上,对于车尾的时钟信息,可以无需谈传播,按洛伦兹变换,它们是同一个地点;而车头的时钟信息,则不是“看的”简单问题了。因为车头到车尾的距离,绝不是两个车轮之间的距离!只有当车头时钟的信息传播到车尾,观察者才能看到

3-2 很清楚ut,u(x/c),ux/cc都是求证2中运动空间里的量。

李永乐老师在求证1中,得出的B点坐标值是不清晰的,含混的。在地面参照系上考察,意思是火车是运动的,那么它____系统的符号都应是打撇的,但是B’时钟的位置坐标,行文一回事,列式又是一回事。

3-2-1 左边写出了实际正规书写应是

如果是因书写不便,也应给出说明,不然叫人怎么理解?右边分子上写出了t-ux/cc,但是必须明白x与t是关联的,是同时的,一个是空间的(x),一个是时间的(t),二者是受光速不变原理约束的(x=ct)。

3-2-2 右边分子上t=0是不可能的

因为右边分子上,第一项表达的是以时间t作为计量标准的,第二项是将同时的相对运动位移换做光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如若t=0,则因运动空间的两个运动是并行同时的,右边分子上将“全军覆没”,一个不剩“铁为光蛋”——0。

3-2-3 右边分子的表达被肢解了,扭曲了

再者说了右边分子给出了-(@式)右边分母给出了

二者一比,就消去了根号,剩下结论了。有心的读者会发现等式左边是静止系的时间,等式右边分子的表达被肢解了,分子的第一项它能是0吗?第一项被强制为0了。

如此,运动空间的全部位移,就被相对运动的位移替代了,进而将静止系的固有长度以及根式因子引入了。但是这明摆着是以部分取代全部、整体。如此就扭曲了,运动空间和静止空间的时空正确关系。

如果将第四式理解为:光点运行在同名端之间在两个系统的时间关系,那么光点在运动空间里的时间,在李老师那里还是同名端之间的吗?它只是相对运动的,而丢掉了光点运动的。不是这样吗?

倘若依李老师所教的方法,将他的推理重新过一遍,为方便推演采用了最简单符号运算,可有右边忙乎了半天运算,又回到了左边,这样有意义吗?如从等式两边同除以光速c有 依李老师t=0,火车是静止的,

这就是李老师的求证全过程,可以仔细推敲一下,错在了哪些地方。

3-2-4 B点的坐标问题

首先(@式)是李永乐老师在求证中1·给出的,在那里" 1·在地面参照系考察,设时刻为t=0时,A与A’位置对齐,B’时钟所在位置 "B’时钟所在位置应该在火车上,在x’坐标轴上。怎么成了,那是个地面参考系的符号,B点的坐标,实在令人费解。

3-2-5 B’时钟所在位置的坐标值问题

它又是怎么得出的?在地面参照系考察,是个什么意思?是把它作为静止系吧?为什么不直接写把它作为静止系?即便t=0是笔误,那它B’时钟所在位置的坐标值也不是给出的那个值!

3-3 洛伦兹变换第四式——时间式的意义

洛伦兹变换时间方面的第四式,等式左边表达的是:在静止空间一个光点从始端A'(坐标原点)到达终点B'的时间t’,等式右边分子上表达的是同一个光点从运动空间始端A(运动坐标原点左边坐标-ut处)到达终端B的时间,它被表示为两段时间之差——光点从运动坐标原点到终端B的时间t,与光点从运动坐标原点到始端A的时间ux/cc,二者之差 t-ux/cc。即部分的t,它的值与整体时间t的比等于():t 。

3-3-1 如果用运动模式量来阐述,则会更清晰

当火车是静止的,则地面参照系的运动模式量为:,其中1,第一项表示“标幺化”物理量,第二项表示相对运动速度的光速当量(相当光速的份额),括号内表示的是一个代数和,(因为速度是个向量)。运动空间里的同一段时间,等于运动模式量乘以时间t。

显然第一:运动模式量不会为0,这是因为第二项里,相对运动速度不会等于光速,当量本身它永远小于1;

第二:括号内的值永远不会为负,这是因为,相对运动速度不会大于光速。第二项表示它只是1的一个部分量。

3-4 那么李老师究竟错在哪儿了?

概念错了!讲过的就不再重复了。

3-4-1 时间值、坐标值引用问题

在1中求出的坐标值,引用到2中是不对的。此坐标,非彼坐标。因为在1中,地面参照系是静止的,火车参照系是运动的,它的运动模式是同向的,运动模式量是 终点的坐标是 (&式) 时间值是

3-4-2 而在2中火车参照系是静止的,地面参照系是运动的,它的运动模式是反向的,运动模式量是 终点的坐标是时间值是

3-5 所用的方法是不对的。

运动空间参数的替代只能在同一运动的参数中进行。而不可无根据地所谓“推广”套用。李永乐老师在求证1中B点的坐标是错误的,正确的解答是(&式)。

3-6 最重要的是李老师对洛伦兹变换的理解不到位

洛伦兹变换方程左边的单项式,表达的是静止空间的物理量,隐含着是一个光点运动。方程右边的二项式,表达的是运动空间的物理量,隐含着是每一项对应着一个运动,方程右边括号内(或分子上)的第一项,表达的是一个光点运动(位移、时间),第二项表达的是相对运动(位移、时间);两个运动是同时并行的。一有皆有,一失两亡,“相依为命”的。正是理解的不到位,才导致错误的解答。

事实上,洛伦兹变换第四式,讲的就是同一个光点,在两个系统,从一个同名端到达另一个同名端的时间关系。首先可以肯定,在静止空间这一过程是需要一个时间的,它是个正值,有疑问吗?同一个时间在运动空间,被表达为两个时间之差 t-ux/cc,可以理解为即部分的t,它的值=()。可是在李永乐老师的求证中,却将与之对应的运动空间,从一个同名端到达另一个同名端的时间,即两个时间的差,解释为被减时间为0,减去的时间为正,其结果是个负的时间!正的能等于负的吗?如此相对论,岂不是成了奇谈怪论!

对比一下,1中终点B点的坐标,李老师的解答和我给出的解答(&式)谁对呢?

并且严格地讲,如果t=0是笔误,在“1·在地面参照系考察,设时刻为t=0,A与A’位置对齐,B’时钟所在位置····”A与A’位置对齐,那么实际李老师所求的是A’时钟的坐标值!当然,若还是那个求法,自然也是错的。

4 综上所述,李永乐老师给出的求证式子,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而他想要表达的却是“运动的火车上,车头车尾的两个校对准了的时钟,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是没有对准的。”

4-1“在地面上看”是个很糟糕的陈述

——地面上看总应该有个具体的位置吧?李老师说(写)了吗?“在地面上看”的上一句是:“车头和车尾各有一个对准的时钟”;紧接着是“在地面上看”;再下一句是:“两个时钟没有对准,车尾的时钟示数大······”,清清楚楚,是没有具体的位置!

倘若是在车头处的地面上,那么应该是车头的时钟示数大吧?倘若往车尾方向动一动、位移位移,车头、车尾的时钟示数是不是——差别就会变小?当地面上的观察者,恰好位在车头、车尾的中间呢,岂不是它们的时钟示数一样么?但是怎么看呢?靠观察者的裸眼,像李老师在视频中所说一样是不可能的!

4-2 只有车头车尾的两个校对准了的时钟信息都传播到观察者处,再转换为视觉信号,“看”才成为可能。否则,看只是一句空话,大话和瞎话。

4-3 李老师实际要表达的是:火车上是同时的事件,对于地面是不同时的

“车头和车尾各有一个对准的时钟”,则根据这一规定,它们的时间差等于0,即对于火车该两个事件是同时的。但对于车尾处地面上的观察者,这两个事件并不同时。这也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1·9节“相对性的同时性”中提出的观点。然而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请看发表在“头条”,我所写的“评论爱因斯坦的“相对性的同时性””一文,有详细论述。

实际是李老师给爱因斯坦帮了个倒忙!在此,车头车尾时钟的对准,是同时的两个事件。但是车头同时的信息传播到车尾,是需要时间的。假如信息以光速c传播,则这一时间在运动的火车参照系是t'=A'B'/c,两事件发生地点相距x'=A'B'; 在静止的地面参照系是t=AB/c,两事件发生地点相距x=AB。

两个参照系空间、时间的关系,是遵从洛伦兹变换分立式的; 。这两个事件,是客观的,所以无论对什么参照系都是同时的,仅是值的不同而已。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样的参照系还有意义么?如果真是这样的,那么就应该有个物理定律,帮助人们选取、识别什么样的参照系可以作为同时的。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这样的物理定律!难道世界上的物理学家都麻木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