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重游蓬莱阁
屈指算来,离首次登临蓬莱阁已40个年头。那是八十年代, 20岁出头的我,正值风华正茂,青葱模样,在烟台财政学校上学,放假期间,回长岛老家,路过蓬莱,有幸登上蓬莱阁。
那时的蓬莱阁,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附属建筑,沿途是一大片开阔地,绿草萋萋,能看到阁外的海岸。从汽车站下车,沿着水泥路面一直往北,要走好几公里的路程才能到达。道路两边是一排排挂着招牌的门面,门前的彩旗迎风招展,大部分是卖旅游纪念品或开饭店的。旅游的客人倒是不少,天南海北,操各种口音的都有。
在售票厅买上票,直接攀登到阁顶参观,还去了田横山,参观了海阔天空阁,玩了一些游乐项目。那时的我,根本不懂蓬莱阁的历史,充其量是来看热闹的,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下,根本没留下什么印象,更无法领略仙阁文化的底蕴,还有山海文化的厚重。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这一切将重新翻篇。今年的重阳节后,我加入了蓬莱文联组织的蓬莱阁文创团。我是团中唯一的长岛人,长岛也称庙岛群岛,是八仙过海的发源地。游蓬莱阁,听导游讲海市蜃楼,讲八仙故事,感觉作为长岛人,也沾了一点仙气,那是相当有面。
蓬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自远古就有人类聚居,仅从秦皇汉武来此寻访蓬莱神山仙药算起,至今已历两千多个春秋。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蓬莱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蓬莱文化。
蓬莱文化之所以能独树一帜,是因为蓬莱的“天人合一”。蓬莱不仅有依山傍海、地肥水美、气候宜人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还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人文优势。诚如一代文豪苏轼所言,此地为“山海名邦”,“俗习齐鲁之厚,迹皆秦汉之陈”。“五日太守”苏东坡笔走华章,盛赞蓬莱山海,翰墨流传,和者日众,更使蓬莱名闻天下。
蓬莱二字起源于先秦时期虚无缥缈的神仙文化,从秦始皇东巡求药到汉武御驾访仙,从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到“苏东坡“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加之传说中的“八仙过海”与现实中的海市蜃楼,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人间仙境”。
蓬莱阁,就是蓬莱的代名词,它坐落在蓬莱城北面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它自古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传说中道教的神仙居住地,而蓬莱、瀛洲、方丈,也被称为海中的“三座神山”
给我们讲解的这位导游,是蓬莱阁方面推荐的金牌导游。她侃侃而谈,带领我们一路把蓬莱阁的建筑、历史、人文等,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并重点介绍了蓬莱阁的“镇阁之宝”,苏轼的《海市诗》和《书吴道子画后》,这是被刻在一块横石的两面,故又被称为卧碑。
苏轼的《海市诗》和吴道子画跋的书法骨气洞达,一气呵成,颇有“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神韵,是他书法中的精品,而这块刻石八百年来饱经磨难,劫后余生,十分珍贵。
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齐名。它的建筑面积3万多平米,整个建筑以高阁为主,从山巅到山脚分中东西三个院落,上中下三个层次,依山构成。主要有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弥陀寺等六组建筑组成。100多间楼阁殿宇,参差错落,分布合理。
“蓬莱阁”三个大字是清朝大书法家铁保所书。实际上蓬莱阁是只有2层的建筑,规模上远远比不上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但是名气不是层数决定的。蓬莱阁里是精美的“八仙过海”壁画,画里的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在里面开会,神聊什么,天机不可泄露!
夏秋时节,登上蓬莱阁,临阁而立,凭栏沐风,飘浮着座座盆景似的岛礁,横亘在碧波之上,正是“大竹盈盈横匹练,小竹湛湛浮明珠。”“沙门小岛更奇绝,浮屠倒影凌空虚。远方的天、地、云、海、岛、礁、城、阁,一览无余,无处不是景,无处不精彩。正可谓“天海相连无尽处,澄明碧透少云丝,
放眼于苍茫的天海间,黄渤二海在此交汇,东西方浪潮角色互换。黄的东海,蓝的渤海,泾渭分明,相向而行,可体验一脚踏两海的功夫。自有记载以来,从没听说过两海互相侵犯的事情,他们朝夕相处,潮汐相对共生,构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片海域不仅是人们捕捞、养殖、观光的宝地,同时也是风、雨、云、雾的表演场,时不时上演平流雾、海滋、海市等海上奇观。
据不完全统计,自有记载以来,此地共出现海滋、海市奇观达数百次。就在我们登阁的当日早晨,蓬莱阁下的海面上就出现了海滋景观,这是冥冥中的巧合,还是为欢迎我们到来而上演的戏码?据导游介绍,海滋的出现一般是在春秋季,刮一二级的微风,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下才能形成。
而海市蜃楼的形成要苛刻得多,要经过风、光、雾折射等诸多因素作用才可形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国著名散文大家,蓬莱籍的杨朔先生《海市》这篇耳熟能详的文章,对海市蜃楼有很精彩的描叙:
“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海市通常在春夏之交出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005年5月23日16时50分至19时,蓬莱东北海面长岛方向,再次出现海市蜃楼奇观,只见海面半天空赫然出现楼宇、山峦、街道,连山顶上一排排风机,也看得很清楚,令人叹为观止,历时之久也为五十年来所罕见。
八仙已然过海去,空留仙境在人间。听导游介绍,吕祖殿供奉的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人如其名。相传是夫妻俩志同道合,归隐在山洞里,靠开荒种地为生。虽然生活艰难,但二人相敬如宾,共同养育了四个娃,并尊重他们的意愿,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充分显示了道教文化的人性化。
历史中的八仙有诸多版本,但现实生活中里是确有真实原型的,并不是小说故事的演绎。
北宋开国第三年起,沙门岛(今庙岛群岛)便被设为朝廷囚禁要犯的地方,凡军人犯了法,都要发配到沙门岛。
如此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无奈之下,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就会挑选那些老弱病残,绑住手脚,一并扔进海里淹死。
如此被*害的罪犯,两年内就达七百多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试图逃跑,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流吞没。
一次,有十多名囚犯得到将要临到他们的消息,便鼓起勇气,偷偷避开看守。有的抱着葫芦,有的抱着木头等,总之具有一定浮性的工具跳入海中,往蓬莱方向拼命游去。
从沙门岛到蓬莱约十五公里之遥,途中有几名犯人因体力不支而淹死海中。只剩下八名武艺高强、体格健壮的,凭着一定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终于游到了蓬莱。这八位幸存者,在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
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是从沙门岛游过来的,无不惊奇万分,叹为“神人”。此事随后便在民间传开,并且以讹化讹,越传越神,逐渐演变成今天“八仙过海”的故事。
当然了,这种原型的八仙故事,即便确有其事,也不适宜大张旗鼓宣传,这毕竟不是正能量的东西。针对这些传说,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神话故事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爱国主义教育,有益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这是我2021年随同庄志亮老师组织的登州历史博物馆文创团,从给我们担任解说的张馆长口中了解到的这些道理。
说实在的,我是海岛人,可以说熟识水性,要是在夏季游个三五千米的,不在话下,可要是在海里长途跋涉,那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张健就创造了人间奇迹。2000年8月8日-10日,游泳健将张健横渡渤海海峡,有许多记者随船报道了横渡的过程。当然了,张健毕竟是人不是神,横渡过程是需要万全准备的:首先要避开秋风海浪,再是必须有充足的后勤保障,包括跟进的船只,以及专业的救援力量等。
他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老铁山镇陈岬角下海,到山东省蓬莱市蓬莱阁东海滩上岸,海域直线距离109公里,实际游程123.58公里,是当年八仙原型游程的近10倍,即便八仙在世是否也会汗颜,这是不是新时代的“八仙”再现呢?
从秦始皇东巡求药到汉武御驾访仙,还有徐福带800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寻求仙药。古代的帝王不外乎是追求长生不老,使他们能够多享受奢侈淫逸的生活。可现实足够打脸,不但没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而且许多方士,包括帝王,都因为炼丹中毒而亡。
从这些反面教材,可以得出一些教训:要摒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能有过度的追求,毕竟欲壑难填。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是有现实意义的。还有这些神仙文化,虽然能丰富我们的文化食粮和精神视野,也是百花齐放的一朵小花,但不可过度渲染,视角不能只盯住虚幻的东西,而是要化虚为实,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游览的阁殿亭中,我更在意与长岛有关的内容,毕竟关注身边的历史和文化是人的天性。天后宫的妈祖像,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听导游介绍,福建湄洲岛人林默,因出生直到满月不哭不笑,被父亲起了“默”字。因她从小水性极好,在海上救了好多人,28岁被船上断裂的桅杆击中头部,落水身亡,人行善事,死后为神,当地人为她专门立庙,世代供奉。
妈祖在北方被称作天后。天后宫主祀女性海神林默。每年的大年初一、十五、十六庙会等吉日,附近的渔民必来天后宫敬奉香火,祈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我还看到天后宫正殿里一棵1200年高龄,历尽沧桑,浴火重生的唐槐,即便空心也能生长,至今依郁郁苍苍,充分说明其生命力之顽强,与妈祖信仰一样世代共存。
由此联想到,今年恰逢妈祖娘娘落座庙岛900周年,这是不是神助呢?庙岛始建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宗祯元年,崇祯皇帝御赐庙额”,经元、明、清几朝皇帝册封,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而名扬于世,庙岛也因此在长山列岛中独领风*,成为南北岛屿之间文化交流的中心,故长山列岛亦称庙岛群岛。
庙岛距长岛2.5海里,占地90亩。长岛渔民祖祖辈辈敬将庙岛称为“海神娘娘”庙。庙岛显应宫大殿是全庙最大的建筑,为硬山式结构殿内,妈祖坐像居正中神龛龙墩上。2002年10月,台湾信众护送一黑脸妈祖在显应宫落户。这里常年香火不断,每年的元宵节和娘娘生日,显应宫便有万余人朝拜。
之所以我会拿蓬莱和长岛相较,是因为二者空间相连,山海隔断。讲蓬莱阁神仙故事,离不开长岛这个原型。蓬莱和长岛一衣带水,唇齿相依,长岛的水、电,居民吃的肉、菜、蛋禽,大部分需要从岛外运输,两者之间的唯一通道,就是通航的客船。
蓬莱古称“人间仙境”,长岛世称“海上仙山”,这两个神仙组合,历史上曾经多次分分合合。2020年6月5日,撤销蓬莱市、长岛县,合并设立烟台市蓬莱区,这两个兄弟县市最终又走到了一起。
一上午的采风活动,在文友们咔嚓、咔嚓的拍照中定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游蓬莱阁,除了增加历史的积淀,更升华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还有时不我待的迫切感!
(部分照片来自长岛发布)
2022.10.10于山东福山
作者简介:吴刚(露珠), 出生于1964年,山东长岛人,中共党员,现从事税收工作,爱好文学,擅长古诗及现代诗。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编委,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2008开始,共创作了900余篇作品(其中诗歌600余首)。先后在《青年文学家》杂志《南方诗刊》《烟台日报》《烟台散文》《中国现代诗刊》及系统内、融媒体,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100余篇。
追求:快乐惬意生活,提高创作水平。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